雜牌西北軍三聲怒吼 十萬日寇三年未敢渡黃河
1937年,日本發(fā)動盧溝橋事變之后,以閃電般的速度開始侵略我國的土地。1938年,日軍迅速來到了山西風陵渡。此時由楊虎城苦心經(jīng)營的西北軍已經(jīng)交給了孫蔚如的手里,面對日軍的殘酷來犯,孫蔚如主動請兵,抵抗日寇。
在當時的黃河北岸,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名為中條山,是抵御日軍進犯天然防線。所以,在1938年,一支由三萬多名“陜西楞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準備在這里對日軍進行防御。
而就是這支僅有三萬多人的隊伍,卻在中條山死守了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軍的十一次大掃蕩,使得日軍始終未能越過黃河,占領西北。而這三年的代價,就是2.1萬人的生命。
第一次怒吼:永濟血戰(zhàn)
永濟在當時是晉西南的名城,由于其緊靠風陵渡的獨特位置,所以此地也成為了軍事要塞。于是,孫蔚如命人嚴把此地,修起堅固的防御。
黎明時期,日軍九駕飛機開始向永濟城外的中國軍隊東原陣地投擲炸彈,黃昏,日軍開始出動裝甲部隊,使得整個東原岌岌可危。就在這時,看形勢不對,楊法震隨即率領5名機槍手一字排開,5挺機槍怒吼著,織成一道扇面形火力網(wǎng),三百名壯士殺開一條血路,當時的楊法震沖在最前面。楊法震率一營士兵一路沖殺,一連數(shù)日左沖右突,神出鬼沒,攪得日軍后營大亂,從而大大緩解了中國軍隊主陣地的壓力。
可誰知,這時候日軍卻改變了作戰(zhàn)策略,因此使得西北軍門猝不及防。在之后一夜間,日軍占領了東南方向的西姚溫、解家墳、萬古寺,使中國軍隊處在腹背受敵的境地,隨后就占領了永濟。
就這樣,永濟失陷,我軍有一個營的士兵全部遇難,足足有500人壯烈殉國。而此時的日軍,雖然占了永濟和風陵渡,但懼于中國軍隊的中條山防線會斷其后路,仍然不敢舉兵渡河。
第二次怒吼:六六戰(zhàn)役
1939年,日軍向中國軍隊發(fā)動了規(guī)??涨暗拇髵呤帲⒃诖舜螔呤幹型度肓司薮蟮谋?。所以,在當時,不論是在兵力還是武器方面,日軍都遠遠高于我軍。
當時的戰(zhàn)役是在茅津渡,茅津渡是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戰(zhàn)略位置上十分關鍵。在這一次的戰(zhàn)斗中,日軍首先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夜戰(zhàn),兵分九路一齊殺來,重點進攻陌南鎮(zhèn)。當時,雖然孫蔚如早已料到了日軍會首先攻占此地,并制定了反攻戰(zhàn)術,但是由于敵強我弱,還是使得我軍位十分被動,就這樣的苦苦支撐下,陌南鎮(zhèn)還是不幸失守。于是,與日軍作戰(zhàn)的177師被日軍逼到了黃河邊。面對日軍越來越小的包圍,當面已經(jīng)年近半百的陳碩儒決定拼死一戰(zhàn),命令40名機槍手排成一道墻,一聲令下,40名陜西冷娃甩掉血漬斑斑的軍衣,端起機槍殺向敵陣。這也令原本已經(jīng)勝券在握的日軍措手不及,就這樣,陌南鎮(zhèn)又被奪了回來。
然而,在陳碩儒一行人在往外沖的時候,有兩支隊伍沒有跟上,分別被困在了黃河岸邊的許八坡和馬家崖。當時這兩支隊伍的士兵平均年齡都在17歲左右,在無力反抗日軍之后,
這八百多人一起跳入了黃河?!傲鶓?zhàn)役”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近萬名官兵壯烈殉國。
第三次怒吼:望原會戰(zhàn)
在六六戰(zhàn)役之后半年,關于防守中條山的戰(zhàn)術上做了調整,由死守改為靈活機動的協(xié)防作戰(zhàn)。此時,由于中日雙方在戰(zhàn)場上的膠著狀態(tài),日本侵略者的野心雖有所收斂,但依然決心越過黃河占領陜西。
1940年4月,日軍向中條山發(fā)動了新一輪大掃蕩,規(guī)模僅次于六六戰(zhàn)役。在這一次,孫蔚如決定采用誘敵深入的策略,將日軍誘至平陸東部的望原一帶,設伏兵以擊之。4月17日,中國軍隊有意識地邊打邊退,直到把日軍主力誘至望原。就這樣在抵御了幾十次的進攻后,將日軍打的十分狼狽。
在戰(zhàn)爭最危急的時刻,鐵血虎將李振西帶領著一百多不怕死的好漢沖向敵陣,多半的士兵陣亡,使得日軍全線潰敗,中國軍隊大捷。
在這三次西北軍的怒吼后,日軍再也無力西進。西北軍用上萬人的尸體鑄成了一道防線,保衛(wèi)了黃河,使得日軍傾十余萬兵力,苦戰(zhàn)三年,未能越過中條山一步??箲?zhàn)八年,日軍占據(jù)了東、南、北大片領土,卻一直無法突破西邊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