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革命烈士蕭山令鮮為人知的妻子張惠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古城淪為血腥地獄,30萬遇難同胞慘遭日軍屠殺,尸山血海讓這座城市的后人哀痛到無力。然而一個重大事實是,1937年的南京并非不戰(zhàn)而陷,日軍圍城時,無數(shù)英烈用血肉之軀堅守到了最后一刻,這場被稱為“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戰(zhàn)爭持續(xù)26天,血染沙場,寸土必爭。
而今,77年已逝,他們?yōu)檫@座城市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有誰還記得?
例如當時中國軍隊的最高長官——蕭山令。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身兼6大重職——全國憲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廳長、戰(zhàn)時南京市長、代理南京警備司令、防空司令、渡江總指揮。然而他的最初職務(wù),只是一個憲兵副司令,其余職務(wù),都是生死存亡之際被委以的重任。因為當所有人都開始撤離時,只有他一人還堅持著固守。
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被俘受辱,飲彈自盡。死時,半截身子挺立滾滾江水……
蕭山令的英雄事跡被后人廣泛流傳,但關(guān)于他的妻子張惠蘭卻是鮮為人知。
蕭山令的父親肖毓湘為清末廩貢生“文名甚著,宦游湘鄂間,與清太常寺博士誥授奉政大夫(五品文官)張麓仙相交甚善”。在蕭山令剛滿19歲時,父親為他擇張麓仙的女兒張惠蘭為妻子。張惠蘭一代才女,聰明能干,吟詩、作畫、算寫等樣樣精通,心地慈善,樂于助人。受當時進步思想影響(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極力支持丈夫的救國理想,兩人志趣相投,在家(四方山肖家灣)侍奉新婚3個月的丈夫考入陸軍小學(xué)學(xué)習,后又支持丈夫升考保定陸軍軍官學(xué)校深造。張惠蘭自己則在家侍奉年邁的公婆,勤儉持家,相繼生下振軍、恢廓兩兒子,教養(yǎng)成人,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
1937年12月傳來噩耗,南京陷落,蕭山令將軍自殺殉國,為抗戰(zhàn)而亡。1938年,在蕭山令將軍犧牲后的第二年,蕭夫人張惠蘭仍然沉浸在悲痛中,丈夫為他們曾經(jīng)的理想獻出了生命,還有南京那被屠殺的三十萬無辜的生靈,悲哉!她感覺到以后的日子將陷入無邊的黑暗,她不想再看到有悲劇發(fā)生,于是強忍著撕心裂肺的痛四處尋找,沿著滄水鋪通往泥江口和大山深處的路,張惠蘭終于找到了易守難攻的十四里阿盤村(現(xiàn)泥江口鎮(zhèn)大壩塘村),她一眼就愛上了這清純靈秀之地,用分得的撫恤金在這買了房屋和田地準備安家。然而那時的蕭夫人因傷心操勞過度,已積郁成疾,不斷有血從口中咳出,兒子也在家熬藥煎湯照顧,已無心安排搬家之事。1939年6月,蕭將軍犧牲一年半后,張惠蘭夫人咳出最后一口血,帶著對丈夫的思念,對國難的哀傷,去九泉找她的丈夫了……。
蕭夫人走后,1940年,她的兒子蕭恢廓帶著母親的靈柩搬到了十四里阿盤村,把母親葬在虎形山的山頭,讓她守望著這片美麗如畫的山林。正如張惠蘭夫人生前所預(yù)料,鬼子真的來了。飛機在衡龍橋、四方山和泉交河丘林區(qū)人們的屋檐上穿梭,看屋里有沒有駐扎抗日軍隊。不久,人們在衡龍橋中詳灣地帶打死了一個日本兵,中祥灣是蕭山令三位兄長的房子(以前,蕭山令與張惠蘭生的兒子在中祥灣結(jié)婚辦酒時,曾經(jīng)眾人皆知),由于漢奸告秘,說這是蕭山令的家鄉(xiāng),日本鬼子一把火把中祥灣燒了,還揚言要血洗衡龍橋一帶。人們害怕極了,才想起張惠蘭夫人曾經(jīng)親自找到一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陸陸續(xù)續(xù)涌向阿盤沖避難,張惠蘭夫人的兒子和兒媳在阿盤村日夜不停地接待和安排前來避難的人們,并在村口設(shè)人放哨,一旦有動靜人們就可占進大山中。后來鬼子從滄水鋪步行至泥江口,經(jīng)過阿盤村的入口龍譚口,龍譚口兩面峽谷,巖石高聳,谷深路幽,里面云遮霧涌,神秘莫測,鬼子不敢進來,怕山上有埋伏,因此人們在阿盤沖躲過了一劫。
張惠蘭,一位抗日時期賢妻良母的歷史縮影,盡管一生默默無聞,但她的民族精神確實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