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南巡逸事多:巡視江南 大選清官 處處題詞
康熙和乾隆等清代諸帝都有過出游的經(jīng)歷,康熙和乾隆兩帝均六次南巡,對此,人們褒貶不一。中國新聞網(wǎng)援引潘洪鋼先生編的《細說清人社會生活目錄》一書的內(nèi)容稱:“實際上,清代諸帝出游,除了享樂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經(jīng)濟上的安排?!逼┤缃右娒晒磐豕⑽鞑卣倘宋?,為民選清官,優(yōu)禮老人和高齡官員等。
有清一代,皇帝多不喜居宮中,常有北祭南巡、西狩東幸之游??滴鯐r,舉行“木蘭秋狝”最多;康、雍以降,圓明園漸成規(guī)模,而帝多居園中;雍正帝在位時間較短,出游較少,康、乾二帝則出巡最多,二人在位時間均過60年,各有六次大規(guī)模的南巡之舉。人們對于此事,褒貶不一,主要在于康、乾的六下江南,鋪張奢靡,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影響了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實際上,清代諸帝出游,除了享樂以外,也有一些政治、經(jīng)濟上的安排,如木蘭秋狝,一方面是對承平時期的軍隊進行必要的操練,同時,在避暑山莊接見蒙古王公、西藏政教人物,也是重要內(nèi)容,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六下江南,于巡游享樂以外,也有了解社會民風(fēng)民俗、治理河工、海塘等方面的安排。這里,我們不去全面評價六下江南的活動,只來說說六次南巡中的一些逸事。
入境問俗,也算是清帝南巡的一項內(nèi)容吧。清廷以北方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全國,皇帝對于富甲天下、作為國家經(jīng)濟重要支撐的江南地區(qū),給予了極大的關(guān)注。在各地人民反抗?jié)u次平息、經(jīng)濟恢復(fù)發(fā)展的情況下,哪怕是皇帝,也想到這些地區(qū)親眼看看。在游與看的過程中,也不乏入境問俗之事。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玄燁第三次南巡,來到蘇州,士民觀者云集。皇帝駕臨,他來看看當?shù)厍闆r,而老百姓也想看看他,不免人流擁擠。康熙見沿途田里莊稼已經(jīng)青蔥一片,傳諭觀看的人群,“你們不要踩壞了田中的麥子”。時值陽春三月,地里油菜已經(jīng)結(jié)實成角,康熙沒見過這種作物,叫人取一枝來仔細觀看,并問巡撫,這莊稼是做什么用的。得知此物是專門用來榨油的,康熙帝感慨地說:“凡事必須要親自看到啊?!笨芍^是入境問俗、了解世風(fēng)民俗的一個小故事。到了浙江,兩江總督張鵬翮、江蘇巡撫宋犖陪同,康熙帝問二人,聽說本地人一日要吃五餐,會不會使口腹累人呀?張回稱:“此習(xí)俗使然?!笨滴跣Φ溃骸斑@事恐怕你們也難以勸化吧?!?/p>
幾天后,大駕由浙回蘇,發(fā)生了兩件事,使觀風(fēng)俗的活動打上了為民做主的印記。這一天,康熙駕臨無錫太湖的“洞庭君山”。地方官員準備了很豐富的節(jié)目,首先是出行不遠,遇上漁民,獻上鯽魚、銀魚兩筐。漁民又當著康熙的面下網(wǎng),捕獲大鯉魚兩尾??滴鹾芨吲d,命賞漁人元寶。御舟近岸,巡撫準備了一乘大竹山轎,伺候皇帝上轎,康熙看了這轎子,不禁笑曰:“此轎亦頗輕巧?!鄙夙?,有山中耆老百姓等三百余人執(zhí)香跪接,又有尼姑們身著盛裝,跪地奏樂,這類節(jié)目是太后喜歡的,康熙有點惋惜地說:“可惜今天太后沒有一同來。”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事,有沿湖居民投狀子,訴稱沿湖每年漲水,坍塌田地,老百姓沒了田地卻還要照舊納糧??滴醯鄣挠闻d受到了影響,叫人收了狀子,并下令當?shù)匮矒岬裙倭⒓床檗k此事。
康熙南巡,對所過之地吏治多有關(guān)注,號稱為百姓選清官。某年,南巡出畿南,至河北固安地方,當?shù)匕傩諍A道跪地,挽留當?shù)匾粋€小縣令。這縣令名楊馝,算是個骨鯁之士。作為縣令,楊參與了修治永定河的工程。按例,河工應(yīng)于秋汛一過就開工,這年,河道黃某拖延工期,到冬天還在趕工。老百姓冬日涉水,寒冷不堪。楊馝可憐百姓,同意大家等太陽出來暖和一點再開工。
河道黃某巡查,發(fā)現(xiàn)有百姓來遲,就下令鞭打。楊苦勸不聽,一時怒,牽著這位河道大員的馬說,如此寒冷的天氣,你穿著厚厚的裘皮還冷得打戰(zhàn),卻硬要這些赤足露腿的百姓天不亮就來上工。來來,你能去,百姓就能去。黃某大憤,準備上章彈劾楊馝,幸得巡撫從中調(diào)和,才沒把事情鬧大。而楊馝心疼百姓的事做了不少,名聲也傳揚開來。這時康熙南巡時,正逢楊馝調(diào)任宛平,老百姓夾道跪迎,也是為了挽留楊馝。康熙聽了百姓的要求,大聲說:“我另外給你們這里選一個好官來,怎么樣?”這時,道旁有一婦女大聲回應(yīng):“那你不如另外選個好官給宛平?”康熙大笑,覺得這女子說的也是實話,下令楊馝食知州俸,仍舊做固安縣令。
儀封人張伯行因治河有功從山東濟寧道員遷任江寧按察使,康熙南巡中了解到他的事跡,遍問當?shù)毓賳T,異口同聲地表示稱贊??滴醯鄞笙玻Q之為江南第一清官:“你們不要保舉,還是朕來保舉他。將來他當官好,天下都以朕為明君。如果貪贓枉法,天下人笑朕不識人?!笨滴醯浇?,升張伯行為福建巡撫,后來果然官聲極佳,論者皆以康熙帝有知人之明。
南巡之際,優(yōu)禮老人和高齡官員之事不少,題詞、題匾則數(shù)不勝數(shù)。
康熙三十八年回鑾時,曾駐于江寧織造曹寅府中。這個曹寅,根據(jù)現(xiàn)代中國紅學(xué)界的研究,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康熙時曾顯赫一時,“世受國恩,與親臣、世臣之列”。曹寅請出老母謁見康熙,康熙見之大喜,說“此吾家老人也”,賞賜甚厚,并御書“萱瑞堂”匾額以賜,時稱為罕見的恩賞。對于年老的大臣,也多有恩賞,老臣陳廷敬,特準游西湖一日,見宮眷車不需避路。隨行大臣及當?shù)毓賳T得到御賜食品外,對于高齡老者,格外加賞,如老臣宋犖,御賜豆腐,并命御廚教以制作之法。
宋犖請康熙為自家庭園題寫匾額,康熙說,你這園子叫“西陂”,這兩字不好寫,宋犖說也請了許多高手來寫這二字,但多不工,只好請皇上賜予了。大臣們見康熙這日興致很高,紛紛求他為自家題匾,宋犖倚老賣老,說,論年齡應(yīng)該先給我家寫??滴醍攬鰰鴮懥素翌~,事后又收回,重寫了一幅換了回來。此類優(yōu)禮與題詞之事,在六次南巡中極多,如致仕大學(xué)士張英于淮南迎駕,御書“篤素堂”、“謙益堂”等匾額賜之。不僅對舊臣,對于一般見到的老者,賞賜也會多于一般官員,如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在虎丘賜圣恩寺僧人際志人參二斤,哈密瓜、松子、榛子、頻婆果、葡萄等12盤,并解釋說“吾見和尚年老也”。
乾隆帝處處模仿他的祖父康熙,所過之處,優(yōu)禮老人,如乾隆四十五年,賞福建來迎駕的百歲舉人郭鐘岳為進士,同時賞賜老儒生陳應(yīng)騰等御書、緞匹、荷包等。至于題匾、題詞等,則過于康熙。今天各地留下來的清代諸帝書法中,以乾隆和康熙的字最多,與南巡時處處題寫不無關(guān)系。
康、乾間雖稱盛世,每次南巡也特別給沿途各地實施了田糧的蠲免,但過分的鋪張,還是對當?shù)亟?jīng)濟造成影響,給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影響??滴跞四甑谌文涎矔r,“凡駐蹕之所,皆建錦亭,聯(lián)以畫廊,架以燈彩,結(jié)以綺羅,備極壯麗”,“又于諸山及城中名剎,普設(shè)祝圣道場”,與第一次南巡時比“已逾十倍矣”。自此之后,康、乾每有南巡之舉,供應(yīng)愈益奢華,有增無減。按制,出巡前,要先行派遣大臣率領(lǐng)將校,勘查沿途道路,停留處所,修治道路橋梁等,這些出京的將校,沿途“肆意征索”,稍不如意,就以修路為名,破壞人家墳?zāi)固锏兀胤焦倜裎凡桓已浴?/p>
乾隆南巡時,各地供應(yīng)愈益奢華,地方官員及紳縉、商人為博皇帝一樂,不惜人力物力,大肆浪費。其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第五次南巡時,鎮(zhèn)江商人曾制作碩大無朋的桃子,顏色鮮艷,待皇帝大船漸近,突然焰火齊發(fā),光耀天際,巨桃裂開,上有數(shù)百人,一齊上演“壽山福海”新戲。兩淮各地鹽商,爭奇斗艷,各呈奇巧,曾有商人雇請數(shù)十人在極短時間內(nèi)寫成《雷峰塔傳奇》劇本,怕優(yōu)伶?zhèn)円粫r記不熟,就套用舊曲,在乾隆到來時演唱。有時戲臺就搭在御舟前的兩舟之間,邊行邊唱。有人聽說乾隆喜歡與人談禪理,而各地僧寺中并沒有多少懂得禪的僧人,于是就把一些士子拉來剃發(fā)充數(shù),約定,如果蒙皇上恩旨,就永為僧人,酬以白銀萬兩,否則日后聽其還俗,也有數(shù)千兩的報酬。一時稍通禪理的士人,可無貧困之憂了。
南巡之時,于供億鋪張之外,護衛(wèi)甚嚴,也發(fā)生過草菅人命之事。前面講清代稱謂時曾提到,南巡時圍觀的百姓,有人稱乾隆為“皇帝老爺”,衛(wèi)士就想抓人,若不是尹繼善對答得體,險些釀成獄案。但乾隆至揚州時,還是發(fā)生了衛(wèi)士射死當?shù)匕傩盏氖录_@年,御舟過揚州,運河兩岸市肆人家鱗次櫛比,有一婦女正準備做飯,在樓上生火,火鐮的火星引起侍衛(wèi)的注意,以為有人要危害皇帝的圣駕,從船上一箭射去,那女子“應(yīng)弦而死”。
正是這種巡游對民間造成的騷擾,使得乾隆中期以后,當時臣民對此舉也頗有微詞,人們以各種形式表達了對南巡的不滿。一次,浙江布政使徐澍調(diào)任山東,陛見時向乾隆帝說起湖州地方山水秀美,值得一游,乾隆就命他不用調(diào)任了,回浙江負責(zé)籌辦南巡。徐在湖州大興土木,引水擴湖。一天,乾隆召見浙江籍大臣程景伊,程向乾隆說,現(xiàn)在湖州正值春季蠶忙時節(jié),恐怕這樣會對生產(chǎn)造成妨礙。乾隆遂下令停止籌備湖州之行,徐澍仍調(diào)山東。
一次,乾隆帝召見無錫士人顧棟高,對他說,我看你年紀大了,所以準你回籍,將來朕南巡時,還可以再見面的。顧棟高似乎是不經(jīng)意地問了一句,皇上還要南巡嗎?乾隆聽了這話,沉默了許久。后來,顧棟高還是被賜國子監(jiān)司業(yè)銜,回原籍養(yǎng)老去了。
乾隆早聽說臺州天臺、雁蕩山之勝,一次召見臺州籍侍郎齊召南時,就問他是不是去這兩山游覽過,齊回答說沒去過。乾隆很奇怪,問:你是當?shù)厝?,為何沒去過。齊回答說:當?shù)厣絼菸《?,溪流深險,臣家有高堂老母,孝子不登高、不臨深,這是古訓(xùn),所以我沒去過。聽了這話,乾隆就沒有再去浙東巡游了。
這類故事,野老相傳,筆記中也多有記載,未必盡為杜撰,其間流露出人們對南巡的不贊同、不滿意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