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里美艷女鬼的原型出自哪里?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他以畢生精力創(chuàng)作的《聊齋志異》,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后人也因此稱他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然而大家都有所不知的是,這《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與寶應(yīng)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密切關(guān)系。
康熙九年(1670),30歲的蒲松齡應(yīng)同鄉(xiāng)好友、時任知縣的孫蕙邀請,來到寶應(yīng)做幕賓,這次南游經(jīng)歷是蒲松齡人生中唯一一次的出游,而且還一場美麗又苦澀的艷遇。
在寶應(yīng)期間,蒲松齡邂逅了他的夢中情人——顧青霞,一位淪落風塵卻熱愛吟詩有才氣的寶應(yīng)美女。
顧青霞告訴蒲松齡自己是世家公子的私生女,而她的父親就在寶應(yīng),她希望蒲松齡能為她贖身,幫助她脫離苦海。
蒲松齡聽到后感覺像做夢一樣,沒想到這個美麗的女子會愛上自己這個面貌不出眾且木訥的窮屌絲,但同時心中也酸楚無限,一是自己已經(jīng)有妻子劉氏,生了兩個兒子,不太好納妾,另一方面,蒲松齡是因生活窘迫到寶應(yīng),每年幾十兩的幕僚費補貼家用后哪有能力為一位青樓名女子贖身,他的心情便低沉起來了。
不過雖有酸楚傷悲,兩人也享受到了愛情的幸福和甜蜜,蒲松齡公事之余,挑選唐詩絕句給她吟誦,時常指點顧青霞寫詩,顧青霞對蒲松齡也情意相投,兩人相處甚歡。
于是,蒲松齡給孫蕙寫了4題共7首詞,委婉地講述了自己和顧青霞的愛情故事,希望他能促成自己和顧青霞的姻緣。往往沒想到,孫蕙這個被視為知己的同鄉(xiāng)好友不僅好色,還是個忘義之徒,他不僅沒有搭把手,還下黑手,想盡辦法強娶顧青霞為侍妾。至此,蒲松齡的寶應(yīng)之戀被突兀地斬斷,成了美好又苦澀的回憶。
顧青霞嫁給孫蕙后日子也不好過,她成了孫蕙眾多妻妾中的一位,后來甚至被無情地拋棄。期間,蒲松齡心如火燎,不停地寫信給孫蕙勸他顧青霞是多么好的女子,應(yīng)該好好珍惜善待,可惜孫蕙不為所動,兩人關(guān)系也逐漸疏遠。
康熙二十五年,孫蕙病死家中,兩年后顧青霞也病亡,年僅30多歲,蒲松齡寫了悼亡詩,表達自己的悼念情懷。
在七絕《傷顧青霞》寫道“燕子樓中遺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蒲松齡通過“牡丹亭”這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將效仿柳夢梅去悼念顧青霞,希望能在來世與顧青霞續(xù)結(jié)情緣。
與蒲松齡的含蓄相比,顧青霞對愛情的追求卻表現(xiàn)得更執(zhí)著,也更大膽和充滿勇氣。她不僅爭取一切機會與蒲松齡暗中相會,在孫蕙死后,甚至有不怕蒲松齡家人反對,與蒲氏結(jié)為連理的念頭。不幸的是不久后她卻寂寞地離開了人世。
顧青霞是蒲松齡生命中除夫人劉氏外唯一的一位女性,這段愛情對于蒲松齡無疑是刻骨銘心的,他用文字來舒緩那種深入骨髓的思念,通過想象、變形,將愛的本質(zhì)力量神鬼狐妖化,將自己這份愛戀在無盡想象中實現(xiàn),通過小說人物的愛情結(jié)局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聊齋志異》。
因此細讀《聊齋》中的女子,可以輕易地看到顧青霞的影子,美麗可人、愛吟詩且執(zhí)著于愛情的女性形象。
郭沫若贊頌蒲松齡《聊齋志異》說:“寫人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齡的寶應(yīng)之戀讓他把妖和鬼、把愛情寫的更加美麗動人,此外,這次寶應(yīng)之行也是他對當時官場最為靠近的一次觀察和體會,也為他披露和諷刺貪官污吏積累了不少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