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外孫政變的國家是哪國
封建帝王的傳承一般遵循父傳子、兄傳弟的法則,偶有例外,也是宗族相傳。但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卻有一個國家將君位傳給了外孫,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可思議也是絕無僅有的政治事件。那么這個國家為什么會被外孫侵奪,它的背后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一、鄫國的由來
春秋時,在齊魯兩國的交界處有一個極其弱小又很不起眼的小國——鄫國,據(jù)說他的祖先是夏王朝的少康,少康的父親相在統(tǒng)治末期,受到后羿和寒浞叛亂的威脅而被迫自殺,少康之母逃到娘家后生下少康,因此他是夏王相的遺腹子。長大成人的少康率領(lǐng)500人起家,逐漸攻滅了寒浞奪得了王位,使夏王朝得以延續(xù)上千年之久,歷史上稱為少康中興。重登王位的少康把次子曲烈封在嶧縣和棗莊一帶,這就是鄫國。
二、滅亡前的點(diǎn)滴事件
由于鄫國極其弱小又沒有多少影響力,所以史料對它的記載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從浩瀚的歷史淵源中尋找它的蛛絲馬跡。前641年,宋襄公欲稱霸中原,為了確定自己的霸主地位,他發(fā)動邾、曹、滕、鄫等諸侯會盟,宋襄公命令邾文公逮捕鄫國國君并以祭神之名殺掉。前591年,邾國攻打鄫國,殺死鄫國國君,太子繼位后苦于國家飽受戰(zhàn)亂,所以主動交好魯國尋求庇護(hù)。由于鄫國與魯國接壤,并且還有姻親關(guān)系(魯莊公的女兒季姬嫁給了鄫國國君),所以兩國一直保持友好。據(jù)《左傳》記載,僖公14年春,季姬只身回娘家探親,因鄫君沒有陪同被僖公痛罵一頓,不久季姬在防地遇見鄫子,勸鄫子朝見魯僖公。僖公16年,以齊國為首的諸侯在淮地會盟,商量攻打東夷,同時為鄫國修筑城墻,由于齊國內(nèi)亂,勞役們夜里就紛紛逃亡。
三、在夾縫中生存
東周時,大諸侯稱霸,小諸侯爭雄,鄫國處在齊魯交界,周圍又受到不大不小的莒國、邾國的威脅,所以鄫國想依靠魯國結(jié)交霸主晉國。前572年,晉楚爭鋒,鄫軍配合晉軍伐鄭,又從鄭國攻打楚國的焦夷及陳國。由于鄫靠近魯,鄫太子巫的母親與魯襄公母親又是親姐妹,所以魯一直想將鄫作為自己的附屬,為求得霸主的同意,魯國曾兩次前往晉國。
第一次,前569年,魯襄公與孟獻(xiàn)子向晉侯匯報(bào),開始晉侯不同意,孟獻(xiàn)子說:魯國偏小,無法向晉國繳納貢賦,鄫國歸附魯國可以有足夠的財(cái)物支持霸主。于是晉侯答應(yīng)。莒國極力反對鄫國屬魯,當(dāng)年10月聯(lián)合邾國伐鄫,魯襄公派臧紇救援,結(jié)果被邾國打敗。當(dāng)時魯襄公是個孩子,臧紇是個矮子,打仗的時候不著軍裝而穿一身狐皮,國人感到恥辱于是編歌謠罵曰,孩子派個矮子,穿著狐裘敗于狐駘,朱儒??!朱儒!第二次,穆叔帶領(lǐng)太子巫去晉國,本來是想讓晉國命令莒國交還鄫國的,結(jié)果碰上諸侯盟會,因?yàn)槌ゴ蜿悋?,晉國要求諸侯救援,穆叔覺得時候不妥就暫時擱置。
四、外孫政變,嫡子改姓
前567年,鄫國被莒國滅亡。《春秋左傳》對鄫國的滅亡僅有八個字“莒人滅鄫,鄫恃賂也?!本褪钦f,鄫國總是依靠魯國而不加強(qiáng)防備,所以被莒國所滅?!豆騻鳌穼@段歷史敘述的較為詳細(xì),大意是,太子巫的母親去世,鄫君續(xù)娶了莒國的女子很受寵愛,但只生育一個女兒,女兒又嫁到莒國,生了一個兒子。鄫君駕崩,太子巫又不在國內(nèi),鄫夫人也討厭他,于是在莒國的操縱下,外孫就占有了鄫國,外孫是外姓,所以記載“莒人滅鄫。”這里有何休注曰:“莒公子,鄫外孫······滅者,以異姓為后,非兵滅?!弊脏嬀m(xù)娶了莒女后,太子巫就受到排擠,直到國家被異姓取代,他也沒能重振先祖少康的雄風(fēng),大概出于慚愧,他只好隱姓埋名將“鄫”字去掉偏旁作為自己的姓氏,成為曾姓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