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漢者 當涂高什么意思?此讖言出自何人之口
這是一則相當古老的讖言。產(chǎn)生的時間, 大約在西漢王朝末年, 東漢王朝初期。此讖言是出自何人之口? 起源于何墳典? 現(xiàn)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據(jù)現(xiàn)有的歷史記載: 東漢的第一位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曾見到過這則讖言。在他和蜀郡太守公孫述( 其時公孫述已自稱皇帝) 進行讖言理論較量時, 他提到這則讖言。在他給公孫述書信中說: “代漢者, 當涂高, 應是一位姓當涂, 名高之人,君豈高之身?!”
光武皇帝劉秀理解中的“當涂高”, 是指一位姓當涂, 名高之人。在讖緯學發(fā)展過程中, 劉秀是第一位把“讖言”, 上升到理論高度----“讖緯學”的皇帝. 他對讖言的相信, 是相信到了迷信的地步。而且因為他皇帝的身份, 對于讖言學發(fā)展推動的作用, 不是一般的文化人、方士所能相比。在他與蜀郡太守公孫述的讖言論戰(zhàn)中,可以看出,他只是否認公孫述非是“代漢之當涂高”,而不是對于這則讖言本身提出懷疑。
后來的歷史,證明公孫述不是代漢之當涂高。大漢王朝的歷史,在劉秀這位皇帝手里,光榮地恢復了,所以后世的漢朝皇帝稱劉秀為漢光武帝。而“代漢者,當涂高!”這一讖言,很早就出來了,且流傳甚廣。但在劉秀之世, 卻沒有應驗, 是這則讖言本身就是一個假讖言?還是當代許多人錯解了這則讖言?
建安元年, 此時的東漢王朝, 又延續(xù)近兩百年?!按鷿h者, 當涂高也?!边@則讖言, 在大漢的國土上, 以各種各樣的方式, 也流傳了近兩百年。在眾多讖言的讀者中, 淮南袁術(shù)是其中之一。熟悉東漢末年歷史的人都知道, 袁術(shù)是那一時期、第一個敢自稱皇帝的梟雄。而他所以敢向大漢王朝叫板,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則讖言。
歷史記載:袁術(shù)以讖言,“代漢者,當涂高”,自已名字應之。他堅持認為,自已的姓名,應了這則讖言。自個兒就是代治之當涂高! 袁術(shù)何以如此相信自己?他的自信與傳說中的傳國玉璽, 還有一點關系。這一時期,袁術(shù)又從孫堅手里詐取了漢傳國玉璽!神秘的、古老的讖言應在自已身上;象征了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玉璽又被自己拿到了。難道不是上天,在向袁術(shù)喑示:漢之天下,袁術(shù)也會“受之于天,既壽永昌?!”
建安二年,袁術(shù)把他的野心落實到了行動上, 在壽春稱帝??梢哉f,是“代漢者,當涂高”這則讖言,給了袁術(shù)作皇帝的心里喑示。但公孫述不是代漢之“當涂高”,袁術(shù)又何償是代漢之“當涂高”? 公孫述與袁術(shù)。兩個人的姓不一樣,名字也不一樣。但他們兩位,就是堅信自已是代漢當涂高。這里面是不是有我們看不懂的玄機?!
袁術(shù)的命運,與公孫述的命運大至一樣,兩位只能算是漢王朝的省部級干部。因為對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野心,敢自稱皇帝。公孫述只統(tǒng)治是漢王朝的蜀郡,袁術(shù)只統(tǒng)治了漢王朝的淮南郡。兩位短命的皇帝, 所管轄地域、人民還不到國家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所以兩位皇帝,無皇帝之名,亦無皇帝之實。他們只是占據(jù)了一小塊地兒,與敢與漢王朝叫板。袁術(shù)雖然沒能代得了漢王朝。但他把這則古老的讖言,從歷史的塵埃撈了出來。這一時期的東漢王朝,已經(jīng)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國家大亂,群雄并起。漢王朝的滅亡只是遲早而已。誰會是代漢之當涂高?天下人翹首以待!
當涂,現(xiàn)為安徽北部的一個縣。據(jù)說此名源自于大禹治水時,大禹取了此地涂山氏的一位女子作老婆。故名當涂。當涂在周王朝時,屬吳國;到春秋時,屬楚國。東漢初期,劉秀可能沒有聽說過當涂這個地名。所以他看到“代漢者,當涂高”讖言時,理解為有一位姓當涂,名高的人,會代漢而立。劉秀之世,這則讖言沒能應驗。劉秀之后兩百年,東漢末年,真出了一位代漢的大英雄。此人就是曹操。曹操是譙國人。而譙,就是現(xiàn)在安徽亳州。地理位置也是在安徽北部。而亳州與當涂有什么關系?如果硬牽強附會地扯,當涂與亳州當然有關系,都同屬安徽,又處于安徽的北部地區(qū)。把“高”不理解為名高。而是理解為高人,高手,高水平之人。則代漢者,當涂高,或多或少,可以應在曹操身上。
黃初元年,漢太史丞許芝上書云:“魏之代漢,見于圖讖,其事甚眾。”他的解釋也較象形:“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shù)蓝叽笳摺!备撸诶锊皇抢斫鉃楦咚?,高手,而是因為曹操受封的“魏字,有高大的意思,或者可以向高大的意思上理解。所以魏必須代漢。這個許芝的理解,也不乍的,和筆者的理解一樣,都牽強了一把。但多是神神怪怪,估妄言之的東西,不能當真,也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