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那些奇葩的圈閱 紀曉嵐巧用唐詩評文章
原文:
準準準,準你嫁夫君。去禪心,超梵心,脫袈裟,換羅裙,免得孫(僧)敲月下門。
出處:
不詳
背后的故事:
01
清朝康熙年間,福建泉州城外的“風月庵”中住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小尼姑,她與一位姓孫的公子相愛,想還俗嫁給孫公子為妻,但又怕人說三道四。思前想后,便向州府呈狀,請官府恩準。州太爺接狀一看,覺得有些可笑,便在小尼姑的呈狀上批道:“準準準,準你嫁夫君。去禪心,超梵心,脫袈裟,換羅裙,免得孫(僧)敲月下門”。
讀了這簡短幾句批語,真覺得有無限樂趣。這個太爺是在履行公務,所批乃是法律文書。能把枯燥的法律文書批得如此意境無窮,詼諧成趣,也只有古人能做到了。想一想現(xiàn)在的領導批語,同意、請某某某按規(guī)定辦理,多無趣??!
02
唐代有個考生,寫文章濫用“而”字,且用得不恰當。評閱試卷的考官在其答卷中寫批示道:“當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p>
這考官有水平。短短十八字的批語,用了十一個“而”字,而且個個用得精當。如果那個考生看到,大概要羞愧得鉆土吧!
03
明朝天啟年間,一御史頗有口才。宦官魏忠賢手下一名太監(jiān)想要取笑御史,便抓了只老鼠前去御史處告狀。太監(jiān)說:“此鼠咬毀我衣物,特擒來請御史判罪?!庇烦了计?,提筆寫下判詞道:“此鼠若判笞杖放逐則太輕,若判絞刑凌遲則太重,本官決定判其宮刑?!?/p>
太監(jiān)看了,一點便宜沒占到,灰溜溜地走了。
05
清代,一寡婦想改嫁他人,受到鄰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撓。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狀紙:“豆蔻年華,失偶孀寡,翁尚壯,叔已大,正瓜田李下,當嫁不嫁?”寥寥數(shù)語,盡述了改嫁理由。知縣接狀,拍案叫絕,揮筆寫下一字判詞:“嫁!”這一字,下得真叫擲地有聲。這便是著名的一字判詞。
06
清朝某年科考,題目為《昧昧我思之》(語出《尚書秦誓》),一位秀才粗心大意竟將其寫作“妹妹我思之”。一字之差,謬之千里??脊僖姾蟛唤笮Γ哪目脊俦慵聪馈案绺缒沐e了”。
考生之錯與考官之批,合一處正好是一副絕妙的對聯(lián)。
07
清代某秀才寫了篇文章請大學士紀昀批改,紀昀閱后批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毙悴乓娛嵌旁娒?,百思不解,紀昀笑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不知所云也;一行白鷺上青天,不知所去也?!?/p>
紀曉嵐巧用唐詩評判文章,含蓄幽默,詼諧之態(tài)躍于紙上。
08
李鴻章有個遠房侄子,胸無點墨。他想著自己有親戚當大官,考官或許會給他一個功名。便參加了科舉考試,并在答卷上寫道:“我是中堂李大人之親妻(戚)?!彼选坝H戚”寫成了“親妻”??脊倏戳耍趾脷庥趾眯?,于是就在旁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取)?!?/p>
這里娶字也作取解,既表示自己不敢娶李中堂的妻子,也表示自己不愿錄取該考生,非常幽默。
09
吳佩孚深愛他的結發(fā)妻子張佩蘭。
1923年,一個叫露娜的德國女子因仰慕吳大帥的名氣,給他寫了封情書,情書是用德語寫的,大體意思是:“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
吳佩孚看后,簡潔明了的回了四個字“老妻尚在”。這四個字既傳達了吳對妻子的愛情,也顯示了他爽快耿直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