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原配王明華為何最后同意梅蘭芳娶二房
梅蘭芳第一次到日本訪問演出,王明華也是跟著去的。所以那次的成功,也有她的一份功勞。為了長伴在梅蘭芳身邊,王明華在與梅蘭芳生了一雙兒女之后,一時考慮不周,貿(mào)然做了絕育手術(shù),卻不料過后大永和五十兩個孩子卻因為當(dāng)時的醫(yī)療條件太差而相繼夭折了。從此,梅蘭芳每晚散戲回家,再也聽不見兩個孩子歡快的笑聲,心中的傷痛是難以言表的,但他看到妻子因懷念兒女形容憔悴不思飲食,整日里臥床嘆息萎靡不振,他又不得不強打精神,掩蓋起自己的悲傷,反過來安慰妻子。堅強的王明華自知如此頹喪勢必影響丈夫的演藝,便又安慰丈夫:“你忙你的去吧,別擔(dān)心我,我沒事的?!?/p>
夫妻倆就是這樣互相安慰著支撐著度過了那些悲苦的日子。失去兒女的梅蘭芳雖然傷心也未深責(zé)妻子,但他畢竟有肩祧兩房、為梅家傳宗接代的重任,因此,1921年,他又娶,新娘名叫福芝芳。
梅、福第一次見面是在1920年的一次堂會上,當(dāng)時,梅蘭芳前演《思凡》,后演《武家坡》,中間的一出戲便是福芝芳參演的《戰(zhàn)蒲關(guān)》。梅蘭芳對眼前這個只有 15歲的小姑娘頗有好感,覺得她人長得很大氣,足可以用《水滸》中宋江見玄女時描寫的“天然妙目,正大仙容”來形容,又見她“為人直爽,待人接物有禮節(jié),在舞臺上兢兢業(yè)業(yè)”。細一打聽,福芝芳原來是吳菱仙的女弟子,她正跟吳菱仙學(xué)習(xí)青衣呢。
由吳菱仙對梅家的感恩圖報心情,梅蘭芳的婚事他不會不上心。何況梅蘭芳是他給啟的蒙,福芝芳又是他的女徒,徒弟徒妹,一門二徒,若能結(jié)成姻緣,為師的當(dāng)然高興。當(dāng)吳老先生獲知梅蘭芳對福芝芳也有好感時,便有一天借口到梅家來借《王寶釧》的本子,便帶了福芝芳同去。梅家見了漂亮又文靜的福芝芳,非常中意,立刻請吳菱仙前往福家說媒。
說媒的過程似乎并不十分順利。福芝芳生在北京的一個旗人家庭,父親逝世很早,與母親相依為命。福母福蘇思以削賣牙簽等小手藝維持生活,雖然守寡多年,卻依然保持了滿族婦女自尊自強的性格,當(dāng)她聽說梅蘭芳已有一個妻子,便道:我家雖然貧寒,但我女兒不做姨太太。梅家得到回話急忙商議,再至福家稟報:正好梅蘭芳是肩祧兩房,福芝芳入門后,梅家將把她與前邊那位太太等同看待,不分大小。福母這才允諾了這門親事。1921年冬,梅蘭芳與福芝芳結(jié)為秦晉之好。
王明華原知梅蘭芳對梅家香火所負責(zé)任,只會深悔自己當(dāng)時的冒失及嘆息命運的作弄,不會反對梅蘭芳與福芝芳的婚事,更不會對梅蘭芳有怨懟。她也知道梅蘭芳是有情有義之人,不會嫌棄她。細心的梅蘭芳很是洞察王明華的復(fù)雜心理,為不使她難過,新婚之夜,他先在王明華的房里陪著說了些話,而后說:“你歇著,我過去了?!蓖趺魅A本就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又見梅蘭芳如此體察她的心情,自然很是感激,便道:“你快去吧,別讓人等著?!?/p>
據(jù)梅家后人回憶,福芝芳生下大兒子后,立即提議過繼給王明華,還親自把兒子抱給王明華。王明華給嬰兒縫了頂小帽子,又將孩子送回給福芝芳,她對福芝芳說:“我身體不好,還請妹妹多費心,照顧好梅家后代。”王明華因肺癆病經(jīng)治不愈,身體很弱。后來為養(yǎng)病,她獨自去了天津,最終病逝于天津。當(dāng)福芝芳得悉后,叫兒子赴津迎回其靈柩,將她葬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北麓萬花山。
梅蘭芳與福芝芳的感情很好。為支持丈夫的事業(yè),福芝芳嫁入梅家后便放棄了演戲,專心相夫教子。閑時,她在丈夫的幫助下讀書認字。梅蘭芳又特地為她請了兩位老師教她讀書,使原來識字不多的她文化提高到可以讀古文的程度,也足見她的聰明。于是,她不再僅限于賢妻良母的角色,像王明華一樣日漸成為丈夫事業(yè)的好幫手。她常伴梅蘭芳看書、作畫、修改整理劇本,也常到劇場后臺作些化妝服裝設(shè)計方面的工作,甚至演員之間有了矛盾,她還幫助梅蘭芳一起從中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