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和韓信誰厲害 他倆誰對劉邦更重要
韓信列傳
司馬遷對之前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納入自己的《史記》,其中就有淮陰侯列傳,簡述了韓信從幼年到出名,甚至是晚年的遭遇全都歸納進去,并配上自己對韓信的評價。
韓信是淮陰人,當時的老百姓都吃不起飯,物質(zhì)的缺乏,品性也不怎么樣,就無法被推薦去當官,又不能做點小生意養(yǎng)活自己。經(jīng)常寄居到別人籬下吃點飯,很多人都很討厭他。韓信曾多次到南昌亭亭長那里去蹭飯,惹得亭長夫人的不滿,于是就做了早飯帶到內(nèi)室去吃,韓信來了,卻發(fā)現(xiàn)沒有自己的份,明白其用意后,憤然離去。
韓信落魄到被一個老大娘所施舍,老大娘看到韓信如此的挨餓,就連續(xù)準備了幾十天的飯給韓信吃,韓信很感激她,說:“等我哪天出名了,我肯定會好好報答你。”
韓信在淮陰這塊地方得不到施展才華,甚至受到了多次的侮辱,他就去了楚地,受到了楚霸王對他的忽視,于是憤然到漢王賬下。
韓信到了劉邦賬下,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用,之后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韓信才得到劉邦的重要,他建議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楚霸王的眼皮子底下,不斷的發(fā)展自己。連年的戰(zhàn)爭,壯大了漢國,削弱了楚國,韓信功成名就,回到故居的時候,他大大的賞賜了那位收養(yǎng)過他的老大娘。甚至提升了那位羞辱自己受胯下之辱的人年輕人。
韓信深知漢王對自己才能的畏忌,常常托病在家,不參與朝政,但是功高蓋主,他的低調(diào)掩蓋不了他過去的輝煌。朝廷之下百官對此的議論,以至于讓他的信心的高度膨脹,晚年做錯了事,結(jié)束了一生。
蕭何與韓信的典故
根據(jù)史書的記載,蕭何和韓信兩人皆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一起見證了西漢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一個是西漢的第一任丞相,另一個則是建功無數(shù)的大將軍,兩人為西漢的建立做出了許多貢獻。那么同為漢高祖劉邦的得力干將,兩人之間又會有怎樣的典故呢?
韓信原本只是一個市井的小混混,不學無術(shù)。有一日,韓信突然醒悟,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就加入了項羽的軍隊。韓信想要出人頭地,揚名立萬,但奈何項羽并不重用他。等到劉邦入蜀地時,韓信覺得他的機會來了,就轉(zhuǎn)投到了劉邦的麾下。但萬萬沒想到,劉邦也只是封他做了一個看管糧草的小官。韓信心中苦悶不已,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韓信結(jié)識了時任劉邦謀士的蕭何。在兩人的一番交談中,蕭何發(fā)現(xiàn)韓信是一個心中有溝壑的人物,值得重用。
于是,蕭何便向劉邦推薦了韓信。當時,劉邦并沒有相信蕭何的話,根本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眼看著自己還是得不到劉邦的重用,一氣之下韓信策馬離開了軍營。蕭何得知后十分的驚訝,不顧他人的阻攔,執(zhí)意去追韓信。在蕭何的勸說下,韓信還是跟隨蕭何回了軍營。劉邦聽說這件事后,便封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開始了他征戰(zhàn)四方的生涯,屢建奇功。
等到西漢建立后,成為皇帝的劉邦便開始處處打壓韓信,認為他功高震主,影響了自己皇位的穩(wěn)定。韓信不滿劉邦處處針對于他,趁著劉邦外出平定反賊之際,意圖謀反。得到韓信想要造反的消息后,丞相蕭何十分的震驚。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蕭何設(shè)下圈套,一舉殺死了韓信。
這個典故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的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