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駕崩乾隆下了兩道諭旨 成功給雍正抹黑
1735年,雍正去世,留給乾隆6000萬兩白銀和一打謠言。雍正死得比較突然,以至于他去世當晚被連夜召至圓明園的輔政大臣兼大學士張廷玉和鄂爾泰后來回憶此事時頻頻使用“驚駭”一詞。由于事發(fā)倉促,兩人在趕去覲見雍正最后一面的途中,屁股都被坐騎磨出了血。
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外界有種種猜測:暴死說、自殺說、呂四娘刺殺說、被宮女勒死說、煉丹中毒而死說……這些流傳于后世的謠言在官方史書中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但它們并非空穴來風,尤其是煉丹中毒說,更能從乾隆登基之初的一些舉措中看出端倪。
雍正去世后第三天,乾隆發(fā)布上諭,要求太監(jiān)不許妄議國家大事,“恐皇太后聞之心煩”,而且今后若外界有什么傳言,也不許在宮里議論:若把宮外的閑話“無故向內廷傳說者,即為背法之人”,朕必定會查出嫌犯、明正典刑。
太監(jiān)是宮廷內外消息的重要傳遞者,乾隆即位后放下諸多政務不管,發(fā)布的“一號文件”竟是要他們閉嘴,顯然是意識到了什么。
就在乾隆要求太監(jiān)閉嘴的當天,他再下諭旨,驅逐養(yǎng)在宮中的道士。這道諭旨頗值得玩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朕的皇阿瑪日理萬機,閑暇時聽說外界有用爐火修煉丹藥的法子,明知道它是不好的,但偏偏要拿來看一看、玩一玩,所以召那幾個道士進宮;不過皇阿瑪“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最好造言生事”,所以皇阿瑪“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
雍正當親王時就有求仙問藥的想法,登基后也曾命親信李衛(wèi)等人訪求道士。“沒有聽信道士一句話,沒有服用一顆道士煉成的丹藥,讓他們進宮開爐火煉丹只是好奇而已”,乾隆這種對“雍正死于丹藥中毒”猜測的委婉回應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感。
乾隆又在諭旨中說:皇阿瑪早就洞察這些道士“平時不安本分,狂妄乖張,惑世欺民,有干法紀”的行為,曾多次提及要把他們逐出宮外,朕這次就順水推舟,讓他們各還本籍。借雍正的權威行己所欲,給道士們安上行為不端的罪名,乾隆這事干得很干脆,但是不地道。
乾隆后來又對即將離開的道士說,如果他們在外捏造雍正的言行、招搖撞騙或煽動、蠱惑人心,“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絕不寬貸”。驅逐他們,同時要求他們閉嘴、不許傳播宮中秘事,否則就抓住殺頭—乾隆為何如此迫不及待地堵住與雍正密切往來的道士之口?他的告誡加深了民間對雍正死于丹藥中毒的猜疑。
乾隆不放心的還有僧人。雍正生前佛教造詣很高,但其日常接見僧人之舉不免讓乾隆聯(lián)想起順治時期活躍在宮廷里的一名僧人:這名僧人離開宮廷后寫書披露自己與順治交往的情形,后來又有順治的和尚師父等人寫書,讓民間得以窺見宮廷秘事。雍正將其列為禁書,而乾隆也告誡和尚們:若有敢借機夸夸其談或者造謠生事的,朕必定會加倍治罪,絕不寬貸。
乾隆急不可耐地封鎖宮廷秘事向外傳播的出口,無非是擔心道士與僧人散播雍正好仙道、嗜丹藥、佞佛迷信的一面,從而加劇雍正神秘死因的傳播。然而,謠言不會止于防堵,僧道們不寫書,但可以說話,雍正煉丹中毒說甚至死于春藥說仍舊擴散開來,這是忙于辟謠的乾隆怎么都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