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女所受的提鈴和板著到底是什么刑罰?
清朝宮女所受的提鈴和板著到底是什么刑罰:朝宮女們一經(jīng)選入宮內(nèi),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jié),森嚴的等級,不時的凌辱,幾乎無出頭之日。
一:“提鈴”和“板著”之罰。宮女們是被嚴格控制的。她們除了完成各種苦役之外,她們還要經(jīng)常在知書女內(nèi)官的教習(xí)下讀《女訓(xùn)》、《女孝經(jīng)》等書以扭曲她們的心靈。宮女稍有違規(guī)者,將被處以“墩鎖”“提鈴”和“板著”?!疤徕彙本褪鞘芰P宮女每夜自明宮德乾清宮門到日精門、月華門,然后回到乾清宮前。徐行正步,風雨不阻,高唱天下太平,聲援而長,與鈴聲相應(yīng),這是一般的?!鞍逯本褪鞘芰P宮女面向北方立定,彎腰伸出雙臂來,用手扳住兩腳。不許身體彎曲,一直要持續(xù)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左右,一般情況是受罰宮女必定頭暈?zāi)垦?,僵仆臥地,甚有嘔吐成疾,至殞命的。
二:宮女生病無醫(yī),自生自滅。明朝規(guī)定:“宮嬪以下有疾,醫(y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睂m嬪尚且如此,宮女自不待言。據(jù)《明宮史》載:在金鰲玉?X橋西、欞星門迤北羊房夾道(今名養(yǎng)蜂夾道),有內(nèi)安樂堂,“有掌司總其事者二三十人。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fā)此處,待年久方再發(fā)外之浣衣局也。”這就是說,宮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樣,發(fā)到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xù)時日,或者等死。如果少數(shù)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變,生得子女者尚能晉封,否則也只能幽閉深宮,了此一生。
三:死無葬所,火燒后尸灰填入枯井。明朝宮女一生鎖閉深宮,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包括各種死亡)后,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會賜墓,而是火葬。火燒后將眾多尸灰一起填入枯井。到了嘉靖年間,有一個貴嬪捐錢買了幾畝民地,宮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則埋此地中。據(jù)清人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說:“墻固壘壘,碑亦林立,……每于風雨之夜,或現(xiàn)形,或作聲,幽魂不散?!鼻宄醯纳虼弧锻鹗痣s記》中說,宮女臨死時,都遺言不要把棺材埋得太深,她們認為埋得越淺越可以早些轉(zhuǎn)世投胎,重新過個有生命、有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