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大國 從弱小到強大主要是誰的功勞
在春秋歷史上,弭兵之會確立了晉國、齊國、楚國、秦國四大強國的地位。雖然齊國在春秋初期九合諸侯,楚國也在擊敗了晉國。但是,綜合來看,晉國當?shù)闷鸫呵锏谝淮髧牡匚?。和齊國、秦國、楚國一樣,晉國的強大也是數(shù)代人的積累。并且,在晉國立國的時候,不過數(shù)個城池,周邊更是強敵環(huán)飼。那么,晉國從弱小到強大,主要是誰的功勞呢?
首先,在西周建立后,因為唐國發(fā)生內亂,周公滅了唐。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把唐封給叔虞,唐叔虞之子燮父,繼位徙治晉水,更國號為晉。彼時,晉國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帶。公元前746年,晉文侯逝世,兒子昭侯伯即位。晉昭侯把曲沃封給晉文侯的弟弟成師,是為曲沃桓叔。因為曲沃桓叔有了一個比國都還要大的城,這無疑叔威脅到了國君的地位。
自此之后,晉國入了長達近70年的宗室內戰(zhàn)。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擊敗了晉侯緡,奪得了晉國的正統(tǒng)地位。兩年后,武公去世,晉國迎來了改變自身命運的國君——晉獻公。在晉獻公即位后,為防范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發(fā)生,晉獻公派人把原晉國諸公子們全部誅殺,開始以“絳”為都城。自此之后,晉國公族勢力日漸衰微,卿大夫獲得大量封地和權力,為戰(zhàn)國時期的魏趙韓三家分晉埋下了伏筆。
在廢除了公族大夫制度后,晉獻公任人唯賢,起用士蒍、荀息、里克、郤芮、郭偃等一批異姓人才為卿大夫,為晉國的強盛奠定了人才基礎。同時,晉獻公治理軍隊,擴大編制。“以一軍為晉侯”,他擴建為上、下兩軍,由他和太子申生分別率領,這也為之后晉文公的三軍制度奠定基礎。當然,在政治、軍事實力全面提升的背景下,晉國開始對周邊諸侯國進行征討。其中,在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伐虢”,將“唇亡齒寒”的虢國和虞國相繼消滅。
最后,除了虢國和虞國,晉獻公又先后消滅了北邊的霍國、楊國,南邊的芮國、魏國、郇國、耿國、冀國、驪戎、赤狄等國家和部族。尤其是在征討驪戎時,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對于晉獻公的功績,歷史上稱其為“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由此,廣闊的黃河中游地區(qū)都被納入到晉國的統(tǒng)治下。進一步來說,晉文公在位時間只有短短九年,卻能開啟晉國百年霸業(yè),這里面離不開晉獻公的開疆拓土,以及其在政治、軍事上打下的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