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生兒女的清宮嬪妃生活 到底有多慘?
慈禧太后薨逝之后,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xiàn)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
慈安太后呢,是孝貞顯皇后。
皆以孝字打頭,昭示大清朝,以孝治天下。
當(dāng)然,這亦為古代皇朝的傳統(tǒng)了。
只是,嘴里如此講,是否真這般做呢?
慈安是咸豐的皇后,慈禧給咸豐生了兒子且后來做了皇帝。她二人的身份,超級尊貴。所以受到高規(guī)格的待遇。被孝敬得無以復(fù)加,這是不必懷疑的。
那些沒生孩子或者孩子做不了皇帝的嬪妃們,也會受到很好的對待嗎?
答案是否定的。
據(jù)清人記載,“先朝嬪御退居別宮者,每月分例銀至薄,不足自給,往往作針黹,令內(nèi)監(jiān)鬻于市肆”。
看到此處,我嚇了一大跳。
這些先朝的嬪妃,生活竟然如此痛苦?看樣子,是連溫飽都不能保證啊。否則,何以還要自己做繡花扎鞋底,讓太監(jiān)拿到宮外去賣錢呢?而且,還不能保證太監(jiān)不從中截流,把本來就羞澀的錢,黑走一部分。畢竟,她們不可能知道市面的價格——就像光緒皇帝那般,吃個雞蛋,都覺得奢侈呢——人家告訴他,雞蛋得多少兩銀子一個……是一個?。?/p>
新朝皇帝不待見他們,生過皇子的妃子,日子總要好些吧?
答案還是否定的。
因為,清宮之中,少親情。
——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媼手。一皇子乳媼四十人,保姆、乳母各八,此外又有針在線人,漿洗上人,燈火上人,鍋灶上人。既斷乳,即去乳母,增諳達(dá),凡飲食言語行步禮節(jié)皆教之。
從上記載能知,兒子出生之后,母親便只有空名而已。既沒有喂過奶,也沒有縫過衣,讀書識字怎么做人,更是無從染指。
——與生母相見有定時,見亦不能多言。
我們知道,血緣是割不斷的。母子即便天天相見,母親也有嘮不完的叨,講得你耳朵起繭煩躁不已,何況是很久才能見一次?
竟然也有規(guī)矩,只能定時去認(rèn)認(rèn),不能多說話。
兒子如此,女兒或許是貼心小棉襖啊!
嘿嘿,想得太美了。
——皇女于其母,較皇子尤疏,自墮地至下嫁,僅與生母數(shù)十面。
沒有交流,感情就可想而知了。感情既淡薄,又如何要求他們孝順呢?
兒女也難孝,新皇又刻薄,難怪他們的日子,那般孤苦伶仃了。
生了兒女的尚且如此,那些一生無所出的,則純粹一點念想都沒有,如枯木般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