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為何停止東征 沒來征服中國?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軍事天才,他僅用13年時間就橫掃歐亞,進軍非洲,開創(chuàng)了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特別是在亞歷山大東征期間,他一度打到印度河流域,如果他進一步翻越蔥嶺,就將進入西域地區(qū),距離中國可謂僅有“一步之遙”。但他最終沒能跨出這歷史性的一步,與中國擦肩而過,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事不應(yīng)該怪亞歷山大,因為那時候人們對世界知之甚少。人們只知道大陸四周被海洋包圍,希臘人到過大西洋,因此認為那是世界的最西邊;后來亞歷山大東征期間,見識了印度洋,他認為那是陸地的最南端;至于北邊,亞歷山大認為里海附近是“北極”;最東邊盡頭在哪里,亞歷山大也很想知道,但他認為印度河不遠的地方就是東邊的盡頭。
亞歷山大受老師亞里士多德的影響,探索欲極其強烈,當?shù)诌_印度河流域的時候,他本人依然想繼續(xù)東征,直抵東邊的大洋,進而征服整個世界。如果他知道東方有一個神秘古老的國都的話,想必一定會繼續(xù)東進,因此對世界的認知限制了他的行動。其實當時“中國人”(戰(zhàn)國時期)對世界也不了解,甚至西域?qū)λ麄儊碚f都是個未知的世界,直到漢武帝時,張騫才第一次進入這塊神秘的土地。
當亞歷山大率領(lǐng)軍隊從馬其頓出發(fā)時,他們幾乎一無所有,但當他們歷經(jīng)血戰(zhàn),抵達印度時,每個人都已經(jīng)是腰纏萬貫。長期的征戰(zhàn)生涯使得將士們思念故鄉(xiāng),身份的轉(zhuǎn)變讓他們開始變得厭戰(zhàn)。特別是在印度河流域作戰(zhàn)時,馬其頓軍團在印度戰(zhàn)象的較量中損失頗為嚴重,更加劇了他們厭戰(zhàn)的情緒。
因此當亞歷山大對將士們發(fā)表演說時,雖然他竭盡所能勸說將士們繼續(xù)東征,但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影響,這位年輕的皇帝被迫終止了他的東征之旅。
亞歷山大結(jié)束東征后,返回闊別8年之久的新都巴比倫。當他準備籌劃新的征程時,這位年輕的帝王卻一病不起,最終于公元前323年6月10日病死,時年32歲。來如風,去如風,隨著亞歷山大的早逝,他所建立的龐大帝國迅速分崩離析,古老的東方文明與西方希臘文明也因此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