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孫權混的東吳大將謀士 竟然都離奇死亡!
在《三國演義》中,孫權是個不溫不火的角色。他沒有曹操東征西討的魄力,也沒有劉備白手起家的奮斗經(jīng)歷,但在他的執(zhí)政下,卻打過不少有名的硬仗。
比如,周瑜指揮的赤壁之戰(zhàn),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jīng)典神話;呂蒙策劃的白衣渡江一戰(zhàn)擊敗關羽,是三國史上最經(jīng)典的奇襲戰(zhàn)之一;還有陸遜指揮的夷陵之戰(zhàn)火燒連營七百里,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
這三場戰(zhàn)役,說起哪一個不是威震華夏?可是,在孫權手下效力的這些將士們卻一個個死得非常蹊蹺,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突然疾發(fā)而死,連歷史記載都那么潦草,一筆帶過。不得不懷疑,這里面另有隱情。
首先說說周瑜,他是孫策的托孤之臣,孫策死前留下話:外事不決問周瑜。也就是說,軍事上的事情完全可以相信周瑜這個人。孫權在赤壁之戰(zhàn)上完全放手讓周瑜大展拳腳,一舉擊敗曹操百萬大軍。可赤壁之戰(zhàn)后東吳并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尤其在荊州的問題上,讓劉備坐收漁翁之利。周瑜又勸說孫權實施美人計,失敗,之后周瑜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年僅36歲,屬于英年早逝。
再說呂蒙,他也曾受到重用,在白衣渡江戰(zhàn)役中足見其智謀過人,不僅擊敗了關羽,還奪回了荊州。這樣的功勞可謂不小。想想看,在當時,連曹操都拿荊州的關羽沒辦法,而呂蒙卻兵不血刃奪下了荊州。可是他在劉備大舉報仇的時候卻因“蒙疾發(fā)”,不治而亡,享年42歲。
還有陸遜,他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巨大,孫權還把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呂蒙死后,陸遜成為抗拒魏、蜀兩國的主要支柱。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主要在軍事方面,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最后陸遜因太子之事被孫權逼死。
你看,在孫權手下的干將,沒一個得到善終的。武將這樣,那文官呢?說實話,文官也好不到哪兒去。
魯肅大家都知道,是東吳重要的戰(zhàn)略家和謀略家,和周瑜關系不錯。赤壁之戰(zhàn)后,周瑜還沒處理好荊州的事情就死了,魯肅無數(shù)次地向關羽討要荊州,最后無功而返。然后也就莫名其妙地死了,這么重要的人死得太過潦草。
還有張昭,他也是孫策的托孤重臣。孫策死前留下話:內(nèi)事不決問張昭。孫策想告訴弟弟,張昭這個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墒菍O權也并不怎么重用張昭,表現(xiàn)得最直接的就是,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于直諫、性格剛直為由沒有采納,而是先后任命了孫邵、顧雍。最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把官位還給了孫權,從此不參與政事,逍遙自在去了。最后張昭壽終正寢,享年81歲。也只有張昭認得清形勢,早早退出官場,才落得一個好下場。其他人,都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
看了這些人的結局,我只想說,孫權真的不是一個好領導。在他手下做事的人,干活的時候出人出力,拼死拼活,等到做出來成績了,還沒等分享勞動成果,就一個個都死于非命了。周瑜、呂蒙、陸遜、魯肅莫不如此,就一個張昭活到81歲壽終正寢,那也是他自己看得明白,早早交出手中的權力,不和任何人爭奪什么,才保住了一條老命。
真是細思極恐啊!
相比而言,劉備就算是一個好領導,在他手下工作的五虎上將和謀士諸葛亮,除了關羽和張飛死于非命外,其他人都是壽終正寢。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后也追封侯爵。
三國告訴我們的職場道理是:跟對領導,你的人生才會精彩;跟錯領導,你將會死得很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