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要招降蜀漢時期的名將姜維?
諸葛亮是為三國第一謀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維是蜀漢時期的名將,他曾是蜀漢的降將。那么,諸葛亮為何要重用姜維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軍中了孔明的離間計,姜維走投無路,歸降了蜀漢,諸葛亮執(zhí)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平生之學(xué),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焙笾T葛亮用姜維之計,順利取得天水,翼德,上邽三城,夏侯楙、馬遵棄城投羌胡城而去。諸將問曰:“丞相何不去追摛夏候楙?”諸葛亮曰:“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鴨耳。今得伯約,得一鳳也!”
對于三國人物姜維,很多人認為蜀漢是敗在他手上了,因為姜維除了那點點軍事才能外就一無是處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為何當初孔明降得姜維,會說出:”如放一鴨耳,得一鳳也“的評價?今天我們來分析下姜維除了軍事之外的其他才能,為何諸葛亮當初要招降姜維。
1.心存漢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冻鰩煴怼?/p>
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逗蟪鰩煴怼?/p>
對于恢復(fù)漢室王朝的執(zhí)著,是諸葛亮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同樣,姜維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體現(xiàn)在他有一顆恢復(fù)漢朝天下的心?!督S傳》載:(維)好鄭氏學(xué),鄭玄是暢曉兩漢經(jīng)學(xué)的大儒,姜維年少時就精通鄭玄之儒學(xué),受其影響頗深,這可能就是他“好立功名”,“心存漢室”的根源所在,也可能成為他將來一意復(fù)興漢室,恢復(fù)中原的精神支柱之一。
2.人格魅力
蜀國滅亡后,舊臣郤正著論 論 維曰:“姜伯約據(jù)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余,側(cè)室無妾媵之褻,后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jié)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 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fù) 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xué)不倦,清素節(jié)約,自一時之儀表也。”可以說,姜維清廉正直,以儉持身的作風(fēng)與孔明也是一脈相承的,正是由于他們的廉潔自守,帶動蜀國官吏由上而下,清廉成風(fēng),比之魏吳的吏治要清明得多。
3.政治能力
這是最有爭議的一點?,F(xiàn)網(wǎng)友普遍認為,姜維的政治水平極差,不懂搞內(nèi)政,對黃皓等奸人更是束手無策。看似有理,實屬荒謬。一個很淺顯的問題:姜維以一芥敵國降將的身份何以能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風(fēng)順,一直攀到頂峰大將軍的最高位?沒點政治才華能行嗎?蜀國的官場有那么好混嗎?看看魏延,楊儀等人的下場就知 道了。況且姜維以羈旅托國,這里可以比較一下馬超在降蜀后的境遇,《三國志》載“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弊詈缶怪劣粲舳K。為避嫌,無法多干預(yù)朝政,而昏庸的劉禪親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以致蜀政日衰。黃皓等一干奸人背后有劉禪撐著,除非干脆把他 給廢了,否則就這一朱紫難辨的主,任誰也扶不起來。以此來苛責(zé)姜維,過矣!
4.才智機變
《姜維傳》載: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庇衷唬骸绊毾冉讨?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于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睆闹锌梢钥闯?,孔明對姜維是經(jīng)過仔細 考察后才確認其思慮精密,才智過人的??赡芙S被逼詣亮?xí)r,與亮有過一席深談,亮大悅,異其才,遂委以重任的。(可參見《魏略》:“冀中吏民見維 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p>
但最出采的還要算最后那一條詐降計,巧施離間,挑撥鄧鐘,游說鐘會,以圖復(fù)國。
漢晉春秋曰:(鐘)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gòu)成擾亂以圖克復(fù)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fù)定蜀,威德振世, 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本S曰:“其他則 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庇墒乔楹脷g甚。
由是觀之,姜維不但心機頗深,而且巧舌如簧,把個鐘會騙得團團轉(zhuǎn)。(當然鐘會可不傻,精明得很,要騙倒他可是不容易的呀。)最后反間計謀敗露,姜維也為蜀漢留下了最后一滴血,也算是報答了丞相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