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宮女們?nèi)绾螢榈弁跏亓?真相驚人
這些守陵的宮人也曾擁有青春美麗的容顏,但是命途多舛,薄命如葉,在后宮得不到皇帝的恩寵,只能長年奉守陵園中的宮室,在無盡的愁思中虛度年華,任憑紅顏老去。被遣派守陵的原因是在宮中的爭寵斗爭中失敗,被猜忌、被迫害,成為犧牲品。告別親人,被宮中太監(jiān)押送到陵園來,鎖住的是大門和無望的青春,到死都出不去。
陵寢前面植松為門,四周植柏筑墻,環(huán)境清冷寂寥,甚至陰森恐怖。重陽節(jié)、寒食節(jié),一年年的菊花黃梨花白,淚落無人見。長安大明宮的宣徽殿、浴堂殿曾經(jīng)留有與君王歡聚的情景,但是失寵或者從來就不曾得到君王眷顧的宮人何止三千人呀。這些無寵的宮人不妨輪流來這里守陵,共同分擔(dān)這份凄苦無助。最后這想法其實(shí)是與制度不符的,因?yàn)樯搅甑膵彐緸橐呀?jīng)侍奉前朝的宮人,在皇帝死后來守陵,不存在輪轉(zhuǎn)的可能。
把守陵作為制度始于西漢。不僅皇帝死后要命令那么多宮女去陪著他,有時(shí)候皇后、太后單獨(dú)下葬,也會(huì)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守陵宮女。西漢初年,呂后妒恨劉邦的寵妃,在高祖駕崩之后,呂后便把那些沒有生育子嗣的嬪妃打發(fā)到陵園去居住。漢武帝后宮人數(shù)膨脹,他死后,守陵的嬪妃宮女人數(shù)更多。
西漢成帝的班婕妤,為了避免趙飛燕姐妹的加害,主動(dòng)到長信宮侍奉太后以求避禍。在成帝死后,班婕妤就到陵園守陵至死,死后葬入陵園?!稘h書》卷97下《外戚傳》:“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眰髦羞€錄有班婕妤的一篇賦,其中寫到:“永終死以為期,愿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p>
西漢的皇后獲罪被廢,也被送到陵園。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在成帝暴亡之后過了幾年被廢,遣往延陵守陵,她不堪受辱,于是自殺。東漢皇帝駕崩,“諸園貴人”即隨“大行皇帝”靈柩遷徙陵園。所謂“諸園貴人”,《漢書·安帝紀(jì)》注云:“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也?!币?yàn)闆]有子嗣被安排去守陵的宮女就叫“諸園貴 人”。
而所謂“無子”者,可能根本就沒有被皇帝臨幸過,可能臨幸過但是沒有懷孕,也可能曾經(jīng)生育但孩子不幸夭折。另外,一些女子在后宮爭寵斗爭中失敗,得罪,于是也被派去守陵。據(jù)《東漢會(huì)要》卷2《諸園貴人》,和帝葬后,宮人入園守陵,在妃嬪中地位頗高的貴人也在其列,如馮、周兩位貴 人。
曹操在建安15年(公元210年)于鄴城(今河北臨漳)修筑銅雀臺(tái),臺(tái)上有屋120間,鑄大銅雀于樓頂,為其晚年宴樂之所。據(jù)《文選》卷60,陸機(jī)《吊魏武帝文》引《魏武遺令》:“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tái),于臺(tái)堂上施八尺床繐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妓。汝等時(shí)登臺(tái),望吾西陵墓田?!辈懿倭⑾逻z囑,命令在他死后他的小老婆和宮中的歌舞伎定期要對(duì)著他的墳?zāi)垢栉琛?/p>
在唐代,這種被安排守陵的宮廷婦女也有很多,據(jù)《資治通鑒》卷249,《唐紀(jì)·宣宗大中十二年》胡三省注引宋白云:唐制,“凡諸帝升遐,宮人無子者悉遣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櫛,治寢枕,事死如事生。”韓愈《豐陵行(順宗陵也,在富平縣東北三十里)》:“設(shè)官置衛(wèi)鎖嬪妓,供養(yǎng)朝夕象平居?!笔亓甑膶m人要在山陵伺候死后皇帝的日常起居,把死人當(dāng)作活人伺候。
雖然很多詩歌別有寄托,但是詩人畢竟對(duì)守陵后宮女性的不幸命運(yùn)寄予普遍而深切的同情,對(duì)如此殘酷的制度也進(jìn)行了一定程度的抨擊。在唐詩中有近百首反映守陵宮女生活的作品,怕諸位看得頭大,把好不容易整理出來的詩句先刪掉十分之九。守陵的宮人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向死者表演歌舞。歐陽詹《相和歌辭·銅雀妓》:“妝容徒自麗,舞態(tài)閱誰目。惆悵繐帷前,歌聲苦于哭。”“繐帳”、“繐帷”指的是靈帳、靈幔。唱得比哭得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