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揭秘中國古代的“避諱” 分國諱和家諱兩種

        2017-04-29 22:39: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qū)懗觯凶?ldquo;避諱”。 封建時代,皇帝是萬民之主,一國

        封建時代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說話寫文章時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都不直接說出或?qū)懗?,叫做“避諱”。

        封建時代,皇帝是萬民之主,一國之尊。君父觀念神圣不可侵犯,為人臣子在言及或書寫君父名字時,必須避忌,以示尊重,違犯者則稱為“犯諱”。避諱分國諱和家諱兩種:

        皇帝和孔子之名,全國共避之,謂之“國諱”。

        長上之名全家共避之,謂之“家諱”。

        避諱之風(fēng)始于周朝,行于秦漢,盛于隋唐,嚴于趙宋。明朝初還不甚嚴苛,然而到了明末天啟、崇禎以后,也逐漸嚴了起來。清朝的避諱最為厲害,因犯諱造成文字獄而被殺頭者不計其數(shù)。直至民國改元,才廢止了奉行兩千余年的避諱制度。

        避諱的方法,各朝不同,常用之法有空字、改字、缺筆和改音等。

        改字,即用同義字代替。如秦始皇名嬴政,諱“正”字,凡遇“正”字改為“端”。漢明帝劉莊,諱“莊”字,凡遇“莊”字都改寫“嚴”字。隋文帝名楊堅,諱“堅”字,凡遇“堅”字改寫作“牢”、“固”、“剛”等字。

        缺筆,如唐太宗諱”民”,若單寫“民”字的缺筆為“民”,若偏旁有“民”,則缺上畫而作“氏”,如“岷”寫作“山氏”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