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只記住一個慈禧 只因慈安死得太早!
慈安,鈕祜祿氏,即大清孝貞顯皇后,咸豐帝皇后,滿洲鑲黃旗人。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同治帝即位,慈安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又稱東太后,上徽號慈安皇太后。
后聯(lián)同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與慈禧太后一同展開首度垂簾聽政。之后的歷史記載當(dāng)中,我們很少看到關(guān)于慈安的記述,似乎垂簾聽政的只有慈禧一人。
她的垂簾更像慈禧的一個道具,至多也就是個令人同情和可憐的角色。其實(shí),她是個真正擁有大智慧的人物,可惜正當(dāng)盛年就突然離世,倘若不是慈安早喪,也許晚清中國的歷史將會是另一副面孔。
她16歲入宮即被封為嬪,之后在4個多月的時間內(nèi),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寶座,這在整個清代都是十分罕見的。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zhì),還是修養(yǎng)、能力上,都是出類拔萃的。咸豐皇帝年紀(jì)不大,但心機(jī)深沉,熱河彌留之際,唯獨(dú)將皇后慈安召到身邊,授密旨一道,給她臨機(jī)處置任何人特別是有可能“恃子不法”的慈禧的最高權(quán)力。
并給予皇后“御賞”大印,另外,給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慈禧代為掌管)。八個顧命大臣所發(fā)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帝、后之間的信任和知心可見一斑。
慈安本是個嫻靜的人,對權(quán)力和政治可能沒什么興趣,但現(xiàn)實(shí)卻迫使她必須站隊(duì),她正位中宮多年所具有的法統(tǒng)地位是任何人也難以撼動的,她所擁有的巨大影響也是任何人比擬不了的。
慈禧有干才,又有強(qiáng)烈的政治欲望,雖然初時并不十分在行,但很快就進(jìn)入了角色。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政務(wù),就放手讓慈禧去做,也樂得輕松自在。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凡是朝政大事還是要慈安說了算,因?yàn)殡m然同是太后,但慈安為長,禮制所束,慈禧并不敢逾越?!按褥麘赜诘帐?,亦恂恂不敢失禮”。
因此,在兩宮共同垂簾時期,政策還是比較英明的。慈安優(yōu)于德,有著巨大威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感召力。而慈禧優(yōu)于才,大小政務(wù),皆能從容處置。她們兩個各有所長,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曾在光緒年間任過駐英大使,后又任過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要職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筆記》中記載:
“誅殺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p>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鐘粹宮,死因成謎。葬于普祥峪定東陵,上謚,經(jīng)宣統(tǒng)加謚,最終謚號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圣顯皇后”。
慈安猝死,對清王朝的影響是致命的。慈禧從此大權(quán)獨(dú)攬,唯我獨(dú)尊,無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