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權(quán)傾一時卻謙恭有禮 是人人稱頌的好皇后
從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高滔滔這一路走來,頗為順利,在宮廷這種需時時小心,步步為營的是非地,高滔滔卻受到眾人的一致贊譽(yù),特別是在她垂簾聽政的那段時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是北宋最后一個政治清明,國勢較強(qiáng)的時期。她也因此被后人譽(yù)為“女中堯舜”,這個贊譽(yù),可謂極高。
高滔滔的好福氣,從小就開始了,她三歲時就長得明眸皓齒,極為可愛,皇后曹麗華十分喜愛她,將她帶在身邊。當(dāng)時,仁宗因沒有兒子,也將三歲的侄子趙宗實接到宮中撫養(yǎng),兩個孩子兩小無猜,感情十分好。
高滔滔長大后,就嫁給趙宗實為妻,夫婦兩人情投意合,感情比小時候還好,次年高滔滔就為趙宗實生下一子,名趙頊,這丈夫合心,兒子乖巧,一個女人的好運(yùn)氣大抵如此了。
可高滔滔的好運(yùn)還沒走完,宋仁宗駕崩后,因其沒有子嗣,在曹皇后的幫助下,趙宗實順利地繼承皇位,是為宋英宗,高滔滔也就成為了皇后。由一個貴族女子,華麗轉(zhuǎn)身,成為了母儀天下之人。
宋英宗駕崩,其子趙頊繼承皇位,是為宋神宗。高氏被尊為皇太后。
在宮中的這段時期,高滔滔一直以自己的偶象曹皇后為榜樣,她事事效仿曹后,生活儉樸,約束本家,嚴(yán)守封建禮教的婦德,從不干預(yù)朝政。
1085年,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趙熙只有十歲,還是個小皇上。這時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遺詔輔佐年幼的皇上,開始了垂簾聽政。
高滔滔從幕后走到了政治舞臺的前臺,她雖是一個女人,卻有十分優(yōu)秀的政治才能,把一個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她一直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上臺后就任用司馬光為宰相,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止,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史書記載“海晏河清、華夏綏寧”人稱“元佑之治”,高滔滔也用她的才干證明,就算不變法,國家一樣能強(qiáng)盛。
那時大遼正對北宋虎視眈眈,高太后對剛剛繼位的趙熙說“蠻夷沒有圣人教化,貪得無厭,只要我們穩(wěn)住陣腳,他們一段時間掠奪不了財富后,自會生出內(nèi)亂,相互殘殺”高太后的治國方針便是“以靜制動”
北宋哲宗元祐八年(癸酉,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病逝,終年六十二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太后’。與宋神宗同葬永厚陵(今河南鞏縣)。
據(jù)說宋英宗的八個兒女全都是高滔滔所生,在內(nèi)高滔滔控制了宮廷,在外她控制住了大臣和史官,讓整個大臣界和史學(xué)界全體稱贊她。有人說,高滔滔為什么不學(xué)武則天稱帝呢?
不稱帝才是高滔滔的聰明之處,她不愿把自己置身于最高點,被當(dāng)成靶子,而寧愿當(dāng)幕后的功臣,每個人對權(quán)力的欲望是不同的,相對于權(quán)力、名聲與和諧,高滔滔更看重的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