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是如何從鄰家女孩一步步變成冷面殺手的?
呂后,名呂雉,千古一后,年輕時相夫教子,身陷囹圄,仍堅貞不屈。晚年,除彭越,殺韓信,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毒殺趙王劉如意,她的魄力,她的狠毒,她的相夫成就霸業(yè),她在劉邦死后的獨斷專行數(shù)年,統(tǒng)治漢家王朝。是什么讓她年輕、晚年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判若兩人呢?
這要從呂雉的出身說起。呂雉的父親呂公是山東富豪,為躲避暴秦迫害,一家大小遷至沛縣,投靠做縣令的外甥。呂雉深藏閨中,一直未嫁,現(xiàn)在說起來就是大齡剩女一枚。同今天的剩女一樣,呂雉被剩并不是因為她相貌難看,而是因為她眼光高,頗為挑剔。一日,呂公見到劉邦,當時做著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但是呂公卻認為劉邦有富貴相,器宇不凡,所以就讓呂雉嫁給他。
俗話說,富養(yǎng)女兒,家境優(yōu)越,所以多心地善良。二人婚姻初期,感情融洽,但是劉邦不是本分的莊稼人,成天在外面打架喝酒,打抱不平,呂雉家里伺候一家老小,還要處理姑嫂關(guān)系,面對哥嫂對劉邦的指責,這個時期的呂雉可謂是賢良淑德。
后來劉邦因押送囚徒失期,導致在芒碭山起義,不料卻開始了自己的千古大業(yè),而呂雉則在后方照顧家庭,無怨無悔。
劉邦在外戰(zhàn)爭期間內(nèi),娶了戚夫人,也就是后來被呂后做成人彘的那位妃子。戚夫人為劉邦生了個兒子如意,伴隨征戰(zhàn)在外的劉邦左右。論親密程度,應該是遠勝于呂雉。但是呂雉作為原配,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風度與胸懷,她安分守己,為劉邦照顧老爹和子女。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封建社會的倫理教法,妻地位遠高于妾,雖然妾受寵,但是在妻沒有犯錯原則性錯誤的情況下,不可能取代妻的地位。呂后是原配正妻,也為劉邦育有一子一女,故沒有感到太大威脅。
事情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楚漢爭霸中期,在一次戰(zhàn)爭中,項羽俘虜了劉老太公和呂后。這一關(guān)押,就將近兩年時間。呂雉和老太公在項羽的監(jiān)獄里受盡折磨。更重要的是,當項羽要殺掉劉邦家人并扔入鍋中烹飪的時候。劉邦說了一句話,何不分我一杯羹時,我覺得呂雉被深深的傷害了。
不管劉邦是出于計謀,還是真的無情無義,呂雉畢竟默默奉獻了這么多年的青春,非但沒有得到劉邦一絲的撫慰,竟然在這生死悠關(guān)的時刻,劉邦說出了這樣絕情的話,她完全是被當成了戰(zhàn)爭的籌碼。此時的呂雉一定是痛定思痛,經(jīng)歷九死一生,嘗盡了人情冷暖后,善良去了幾分,多了幾分世故,決絕,真性情,甚至是狠毒。
劉邦奪得天下后,呂后為劉邦鎮(zhèn)守后方,期間最重大的功勞,是與蕭何一起設計絞殺韓信。殺人的路上,呂后邁出了第一步,越過了心里障礙。此時,戚夫人對呂后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說原來戚夫人只是爭寵,現(xiàn)在戚夫人卻開始慫恿劉邦,廢掉呂后的兒子劉盈,立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做太子。
俗話說,枕邊風最厲害,劉邦確實動了要廢太子的念頭,這個戚夫人真不是個簡單角色。廢太子一旦成功,那么呂后就是全盤皆輸,無論是作為一個母親保護自己的兒子,還是保護自己的地位,她都不可能容忍戚夫人的得逞。所以呂后使勁渾身解數(shù),在張良的指導下請來商山四皓,為太子保駕護航,才使得太子的地位沒有動搖,劉邦也無可奈何。
可想而知,此時的呂后對戚夫人是多么的恨之入骨,也多么要捍衛(wèi)自己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所以在劉邦百年之后,呂后首當其沖,除掉了劉如意,然后又駭人聽聞的,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的殘忍,不忍卒看。
可見呂雉是經(jīng)歷了高于常人的付出,九死一生的考驗,戰(zhàn)爭的殘酷,人情現(xiàn)實的考驗,以及激烈的皇權(quán)斗爭,最后才練就了那鐵石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