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鐵蹄橫跨亞歐大陸 靠什么傳遞情報
成吉思汗削平蒙古草原眾多的部落,“滅國四十”,出兵西夏,進攻金國.這些部落與國家居住的地形復雜,交通不便,民情風俗雜亂,語言、生活習慣各異,軍隊結(jié)構(gòu)、裝備武器各不一樣。如果貿(mào)然進攻,必然導致失敗。成吉思汗通常通過各國商人、間諜、對方使者、商隊來收集各方面的情況。動員一切力量,利用一切手段,依托人民群眾建設情報信息力量,讓全民成為“傳感器”,為軍隊作戰(zhàn)提供全面、豐富、實時的情報信息。
尤其是利用商人獲取軍事信息的方式在當時也是很特殊的。成吉思汗與來往商人之間形成特殊的關系,商人為其提供敵國信息和情報,同時,他們則將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看作他們的保護人。
公元1208年,成吉思汗經(jīng)過約20年的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上各個部落,并建立了大蒙古國。當時與蒙古毗鄰的金國,成了他征服的下一個目標。
但他對金國的情況了解甚少,每當他坐在蒙古包里一邊喝奶酒,一邊聽商人們講述旅行中的見聞時,他特別注意有關金國的情況。他越聽越覺得金帝國了不起。金帝國“河川上面架設著平坦的石頭橋,橋上面鋪設著道路,在河兩邊排列有很大的房屋。這個很富有的國家,人人都不騎馬,而是乘坐金黃色的車走路。金帝國非常富足,而且物品都極漂亮,它的力量似乎還很強。各城市都很大,而且人口也非常多。全蒙古的人也只能住滿一個城市。這些城市都圍有城墻,這城墻很高,世界上什么樣的馬也跳不過去,任何敵人也很難攀登上去。金國的皇帝不用征集一個兵,他的常備軍也比大汗的全軍都要多,都要強。金國擁有20個人才能拉開的強弓和24匹馬牽引的戰(zhàn)車。用那個強弓放射火箭,火勢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音爆炸燃燒,毀滅附近的一切東西”。
成吉思汗從商人那里了解到了金國的概貌,根據(jù)這些見聞,他思考更深的東西:即用搶掠的方式滅不了金國。此外,金國的城市對蒙古的騎兵是一大障礙。商人和他派出的間諜帶回差不多的情報使他認識到,目前蒙古的力量還不具備與金國決戰(zhàn)。從此,他便開始準備這場大戰(zhàn)。后來他的兒子窩闊臺用了7年,終于滅金。但所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仍是成吉思汗臨終前制定的——大迂回戰(zhàn)術,繞過重兵把守的城市和關隘,直搗大梁,從而調(diào)動敵人,把金兵消滅在便于騎兵作戰(zhàn)的遼闊戰(zhàn)場。
蒙古人的偵察意識來源于生活。每年春秋兩季趕著家畜向牧地移動時是最危險的時刻,因為隨時都有被別的部落搶掠的可能。每當遷徙,成吉思汗總要派出強大的偵察團隊,成扇形在前開進,他們的任務是尋找新營地的場所,察看附近水源和牧地的情況,搜索埋伏的士兵和間諜。偵察團隊之后是強有力的前衛(wèi)戰(zhàn)斗隊。成吉思汗把這些游牧時傳下的習慣也運用到軍事中去。
蒙古軍隊宿營均選擇高處,“營留二馬,夜不解鞍,以防不測”?!耙粻I有警,則旁營一般備馬以待追襲。在戰(zhàn)前,除了對敵人的情況派人偵察外,在行軍途中,常恐中了敵人的伏擊,總先派出三程哨馬進行偵察,“雖偏亦必先發(fā)精騎,四散而出,登高眺遠,深哨一二百里間,掩捕居者、行者,以審左右前后之虛實,如某道可進、某城可攻、某地可戰(zhàn)、某處可營、某方敵兵、某所糧草,皆責辦哨馬回報”。然后根據(jù)哨馬的報告,靈活決定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