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兒子的前途 忍氣吞聲地替“小三”說好話
王娡是漢景帝劉啟的皇后,他們的兒子劉徹,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為了能讓兒子繼承皇位,王娡處心積慮,使盡了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為“小三”漢景帝的皇妃栗姬,說好話,保舉她為皇后,這里隱藏著多少智慧的故事呢?百川就為親愛的讀者介紹一下。
王娡的經(jīng)歷很神奇。她剛成年時,就被她母親許配到了一戶普通農(nóng)民金王孫,還生了一個女兒。但是就在這時,有一天王娡的母親找了一個算命的說:”王娡是大貴之人,會生下一位皇帝“。王母聽完之后很是高興,王娡對此也表示要盡力一試。王母就把王娡從金王孫家中強行接回來。金王孫很是憤怒,不肯和妻子王娡斷絕關(guān)系,王母于是托了很多的關(guān)系把王娡送進(jìn)了太子劉啟的宮殿里避難。
但是沒想到這一步真的登了天,劉啟非常寵愛王娡,而且最為關(guān)鍵的是劉啟還當(dāng)了皇帝,即為漢景帝。他們的兒子劉徹此時剛剛出生時,王娡就對景帝說:“我夢見有太陽闖進(jìn)我的懷里來了。”景帝聽后認(rèn)為這是大吉大利的兆頭,非常高興。但實際上,這是王娡為兒子登基當(dāng)皇帝鋪下的第一步。
但是當(dāng)時的情況不容樂觀:漢景帝生有十個兒子。前三子是栗姬所生,四子劉馀、五子劉非、六子劉端是程姬所生;七子劉彭祖、八子劉勝是賈夫人所生;九子劉發(fā)是唐姬(程姬侍者)所生,十子劉徹最小。按照祖制,栗姬所生的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而同時呢,由于漢景帝偏愛劉徹,就也加封年僅四歲的他為膠東王。
這遠(yuǎn)遠(yuǎn)不能滿足王娡的要求,因為算命的說他生的是皇帝,而不是王爺。而且,他為了兒子能當(dāng)上皇帝,連前老公和大女兒都甩了,可謂孤注一擲。于是她就把目光盯在了栗姬身上。她先是忍氣吞聲地替栗姬說好話,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后。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裉幽笩o號,宜立為皇后?!睕]想到的是,漢景帝聽完這話竟然勃然大怒:“這是你應(yīng)該說的話嗎!”于是下令論罪處死了大臣。
原來,栗姬嫉妒心極強,屢犯漢景帝之忌。栗姬年輕時艷冠京城,能歌善舞,是景帝第一個喜愛的妃子。她還為景帝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劉榮還是皇太子。后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訴栗姬:“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逼鋵?,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為后的打算,但栗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愿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景帝對她的態(tài)度也相當(dāng)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只差沒有發(fā)作而已。懂得適時而動的王娡知道景帝惱怒栗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必須時機合適火候得當(dāng)才能達(dá)到最好的效果。于是她在兩年后,成功上演了為“小三”栗姬說好話當(dāng)皇后的劇情。
此劇最后的結(jié)果呢:漢景帝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同年四月,得寵的王娡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后。緊接著,她的兒子劉徹立為太子。劉榮被廢,景帝也不愿再見到栗姬。栗姬內(nèi)心的憤恨更加難平,但她甚至連景帝的面都見不到,最終栗姬郁郁而死。
中國古代名篇“入奉母儀”,意思就是說在家里要聽從母親的教導(dǎo)。入,家里,奉,聽從,母儀,母親的教導(dǎo)。王娡為了兒子能夠當(dāng)上皇帝,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而且,在他的兒子當(dāng)上皇帝之后,她也是經(jīng)常教導(dǎo)。說漢武帝劉徹后來討厭他的媳婦了。已經(jīng)身為皇太后的王娡把皇帝兒子喚到面前說:“兒子啊兒子,你初登帝位年紀(jì)小,朝中那些老家伙都不太服氣,你的帝位還不安穩(wěn),正是需要你丈母娘和媳婦大力支持的時候,你又何必為小事與她們翻臉呢?娘是個女人,如今也要教你一點對付女人的辦法:女人很好對付的,你背地里干啥都行,當(dāng)著她的面可別忘了說好話呀,只要口甜討得她歡喜就成啦。你現(xiàn)在還年輕,萬事都要小心??!”劉徹聽了皇太后娘的一番話,立即點頭稱是,對丈母娘劉嫖又恢復(fù)了恭敬的態(tài)度,對媳婦皇后寵幸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