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趣聞 南北朝歷史中的宋齊梁陳更替
劉宋建立,中國的南方開始了“南朝”時期。南朝相繼出現(xiàn)的王朝為宋、齊、梁、陳。此四個朝代的統(tǒng)治時間都很短,各為幾十年,最后為隋朝所統(tǒng)一。
1、宋
劉裕稱帝二年即死了。其子文帝即位,繼續(xù)執(zhí)行改善政治、發(fā)展生產的政策,還多次免除人民所欠租賦,賑濟災民,因之社會穩(wěn)定,生產有所發(fā)展,史稱文帝時為“元嘉之治”。 但在元嘉后期,劉宋統(tǒng)治集團內部又一再發(fā)生爭奪帝位之事。元嘉三十年(453年),宋文帝被他的長子劉劭所殺,劉劭自立為帝。不久,劉劭又為其三弟劉駿所殺,劉駿即帝位(孝武帝)。當時,民間有一首歌謠曰:“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yíng營),前見子殺父,后見弟殺兄?!睆拇耍谑抑T王間,內戰(zhàn)連年不斷,政治更加黑暗,橫征暴斂日益嚴重,社會動蕩不安,各地人民不斷起義。劉宋末年,皇族之間又連年混戰(zhàn),大權集中在中領軍將軍蕭道成手中。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蕭道成廢宋順帝劉準,自立為帝(齊高帝),國號齊,史稱南齊或蕭齊。
2、齊
蕭道成稱帝后,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以鞏固他的統(tǒng)治,采取了一些比較積極的措施。主要有繼續(xù)實行“土斷”政策,整理戶籍,減輕租稅等,還下令“諸王悉不得營立邑邸,封略山湖?!边@些措施起過一定的作用??墒牵挼莱稍谖凰哪昃退懒?,此后,他的子侄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的斗爭,后來便爆發(fā)為內戰(zhàn),父子相殺,祖孫相殺。蕭鸞(道成侄)于公元494年,連殺兩個新立的皇帝,奪得了帝位(即明帝)。在位五年,把蕭道成和武帝蕭賾(zé責)的子孫幾乎都殺光了。政治之黑暗,是歷史上少有的。
蕭道成死后,社會就日益動蕩不安。公元485年(永明三年),唐■(yǔ宇)之在富陽(今屬浙江)領導農民起義,各地農民紛起響應,隊伍迅速發(fā)展到三萬余人,次年攻占錢塘(今浙江杭州),自立為帝,國號吳。后來益州地區(qū)也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這些起義雖相繼被鎮(zhèn)壓下去,可是齊王朝的統(tǒng)治已被大大削弱。和帝中興元年(501年),雍州刺史(治襄陽)蕭衍率兵進入建康,任大司馬錄尚書事。次年,衍為相國,進爵梁王。不久,自立為帝(梁武帝),國號梁,史稱蕭梁。
3、梁
梁武帝即位后,為了使他的統(tǒng)治能夠穩(wěn)定,使他的子孫能永保江山,就采取了對皇族、官僚、地主在生活上優(yōu)容、在政治上嚴加提防的方針。他給予宗室諸王以崇高的政治地位,但卻嚴加提防他們的政治動向。至于他們殘酷地剝削人民一事則不問。
梁武帝為了麻痹廣大人民,還極力提倡儒學和佛教,以粉飾太平。建康城內外修建了許多寺院,他自己三次舍身同泰寺為寺奴,群臣又聚錢把他贖出。就是在他這樣的統(tǒng)治之下,“民盡流離,邑皆荒毀。由是,劫抄蜂起,盜竊群行……抵文者比室,陷辟(pì譬,法)者接門。眚(shěng?。呢浇担蜞簦╨íng yǔ玲予)隨滿?!彪A級矛盾日益尖銳。
在梁武帝統(tǒng)治的后期(太清元年,547年),東魏大將侯景降梁。侯景原為東魏河南道大行臺,有士卒十萬人。降梁不久,即又叛變,并渡江圍攻建康。梁武帝的子孫各擁兵不救。太清三年三月,建康城被攻破,城內原有十余萬人,在被圍的一百多天中,幾乎都被餓死,活下來的只有二、三千人,梁武帝也被餓死。侯景縱兵焚燒搶劫,建康城化為焦土。侯景自立為帝,國號漢。旋被鎮(zhèn)守江陵的將軍王僧辯和陳霸先擊敗。侯景在逃跑時被部下殺死。梁武帝之七子蕭繹在江陵自立為帝(元帝),后為西魏所殺。陳霸先立元帝之子蕭方智為帝(敬帝),自掌大權。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敬帝自立(陳武帝),國號陳。
4、陳
陳霸先只在位兩年,就病死了,由他之侄陳蒨繼位,是為文帝。陳自建立后,江陵、襄陽以西為西魏(北周)所奪,江北則為北齊所占。江南的土地,中央能控制的也不多。如湘州、桂州、廣州等地的刺史或郡守等,多擁兵眾,割據(jù)一方,不聽中央的命令。
陳朝末年,陳叔寶為帝,大建宮室,奢侈荒淫,政治黑暗,賦稅、徭役繁重,百姓流離失所。陳叔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攻破建康,陳叔寶被俘,陳亡,隋朝統(tǒng)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