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讀書人 滅一個王朝 開一代盛世
中國學問跟西方不同,中國講的是功夫,功夫重層次。就讀書而言,中國古人所謂的“讀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誦書、讀書、念書。呂世浩攜秦始皇對讀書的三個層次進行了精彩點評,并指出張良靠讀透《太公兵法》一本書就重啟了一片江湖,幫助劉邦滅亡了秦朝,開創(chuàng)了一個漢朝盛世,堪稱史上最牛讀書人。呂世浩先生的精辟觀點令眾多商學院精英、管理者、大中學生大為折服。
呂世浩問:什么叫作“讀書”?
在中國人來看,讀書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作“誦書”。古人所說的“誦書”是指能夠背誦書中的內(nèi)容。能夠背書是學習的第一步,在古人來看,如果你不會背書,不能把書中的文字爛熟于心,難道碰到事情的時候還要臨時去翻書嗎?那來得及嗎?
誦書在古人來看是基本功,西漢的東方朔說,我能誦四十四萬言,意思就是能背四十四萬字的書。不要覺得奇怪,古時候讀書人都有背書的本事,沒有這個本事,書就讀不了。
誦書只是起步,第二個層次叫作“讀書”。什么叫作讀書?“抽繹其義蘊至于無窮”叫作“讀”,也就是能夠分析、歸納書中的道理才叫作讀書。
每一本書的文字,背后必然有作者想要傳達的道理。就好像張良“圯上納履”的故事,我們分析、歸納其中的道理,就是“忍”和“先”兩個字而已,這就叫“讀書”。
會讀書就夠了嗎?當然不夠,還有第三個層次叫作“念書”?!澳睢辈皇怯米臁澳睢保前褧械牡览?,時時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實踐它,也就是“念茲在茲”的“念”。
書中的道理,是要用實踐去印證。實踐有那么容易成功嗎?絕對沒有。
講道理容易,做事難,做得成事就更難。因為講道理容易,道理講得通就可以了。做事要有現(xiàn)實的條件配合,做得成事得要所有的條件都到位,缺一個條件都不行。
光懂得道理不夠,而從懂得道理到實踐成功,也就是從“讀書”到“念書”中間的功夫就叫“習”,也就是“常習誦讀之”的“習”字。
習(習)是什么意思呢?《說文》里面說得好:“習,數(shù)飛也?!绷曌值纳习氩渴莻€羽,指的正是鳥兒學飛。鳥兒學飛有一次就成功的嗎?絕對沒有。一只小鳥從不會飛到學會飛,要摔下來多少次,都要摔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最后才學會展翅飛行,才能夠翱翔九天。
看看張良怎么學兵法?“常習誦讀之”,這就是讀書的功夫。
讀任何歷史書,各位也要“常習誦讀之”,才能讓歷史變成真正有用的東西。張良遇見了黃石公,改變了他的一生。他立志滅亡秦朝,這是多么不可能的心愿,而張良最后真的做到了。讀透一本書,就能征戰(zhàn)出一片江湖,做史上最牛的讀書人,開啟你的人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