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想要飛黃騰達大臣必先自宮的太監(jiān)王國!
史上有這樣的一位皇帝,因為相信太監(jiān),居然把滿朝官員都弄成了太監(jiān),這真是太監(jiān)王國的集大成者。
這個王國就是殘?zhí)莆宕臅r候的南漢,南漢位于中國南方,這是一個很荒唐的王朝。老國王劉晟吃丹藥喪命之后,新國王劉繼興繼位,他非常信任宦官龔澄樞,國家大政皆由龔澄樞指示可否。最令人不解的是:凡群臣有才能的,或者讀書的士子中了進士、狀元,皆要先閹割了,然后進用。即便是和尚道士,劉繼興想與其談禪論道,也要先閹割了再說。
這真是個好法子,你不是想當官吧,先把自己閹了再說。在劉繼興看來,百官們有家有室,有妻兒老小,肯定不能對皇上盡忠。而太監(jiān)們“無鳥一身輕”,既不能覬覦宮中妃子的容貌,也無法繁衍后代。如此,做官的自然能清如水明如鏡。對百官來說,是要性福,還是要幸福,你可要想清楚了。
于是中國歷史上蔚為壯觀的太監(jiān)王朝產生了。在太監(jiān)得勢的時代,民間往往相應掀起“自宮潮”,許多小康之家的兒子也忍痛自宮,以圖仕進,這確實是一條終南捷徑:讀書須受十年寒窗苦,自宮卻是一時痛終身富貴。
據(jù)《<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記載:“南海戶凈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復乞收入?!币粋€小村子,居然有如此之多的童男自宮。整個國家呢?
天啟三年,征募宦官缺額3000人,結果應征者多達2萬人。政府竟想不到會有如此多人,一時無措,不得不增加1500人,剩下的人,安置在京郊南苑的收容所。即使如此,收容所也容納不下這么多人,許多人不得不淪為乞丐和偷盜者。下有自宮之風,上有體制的膨脹,有明一朝,太監(jiān)機構的編制不斷擴大,太監(jiān)們組成了“大朝廷中的小朝廷”。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太監(jiān)都是自小被父母送進宮的,皇帝沒有逼哪一個父母要把自己的兒子送入宮當太監(jiān),都是父母自愿把自己的兒子送入宮的。
在太監(jiān)們的心里,皇家就是他們的家,皇帝就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所以太監(jiān)對皇上忠誠,對皇家忠誠。誰要敢冒犯圣威,太監(jiān)就掌誰的嘴;誰要敢褻瀆皇家,太監(jiān)就剝誰的皮。太監(jiān)們以當太監(jiān)為幸,以當太監(jiān)為榮,成為皇權最忠誠的衛(wèi)道士,可以說是皇家最堅定的“愛皇者”。
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什么原由致使人世間會有父母忍心把自己的兒子送入宮當太監(jiān)呢?明明知道送入宮就要被閹了,父母何以變得如此殘忍了呢?
沒有人逼他們,皇家沒有逼他們,官家也沒有逼他們。有人說是處境逼他們,處境讓他們一家人陷入了絕境,送兒子入宮,不僅可以救兒子一命,還可以救全家人的命。于是接收小孩入宮當太監(jiān),反而成為皇家賜于窮人的恩典了。當窮人窮到實在活不下去了,總算還有一條送兒子入宮當太監(jiān)的路,雖是一入宮門深似海,但這也叫天無絕人之路。
這是處境之惡,沒有人懷疑是制度之惡。這就是制度的絕妙之處,讓你把兒子送入宮當太監(jiān),還以為是皇家救了你兒子,救了你全家的命,讓你把女兒送給皇帝奸淫,還以為是皇恩浩蕩惠及你家,一人當妃,全家光榮,就連你女兒也倍感自豪,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