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演義趣聞 南宋中興四將與岳飛的關系

        2017-03-26 09:12: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一直都說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而由于岳飛的名氣太大,很多人都認為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其實不然,在仔細閱讀史料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

        一直都說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而由于岳飛的名氣太大,很多人都認為岳飛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其實不然,在仔細閱讀史料后才發(fā)現(xiàn),真正的“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并不是岳飛。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南宋中興四將。

        南宋中興四將”為岳飛、劉光世、張俊和韓世忠,這個超越岳飛成為“南宋中興四將”之首的,便是最不出名的劉光世了,為何呢,從四人死后的追封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岳飛死后追封鄂王、張俊死后追封循王、韓世忠死后追封蘄王,而劉光世死后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再來看看劉光世為何死后位列七王之首:

        靖康元年(1126),西夏應金朝之約攻宋以牽制宋朝,劉光世在杏子堡(當在今陜西志丹東杏子河畔)戰(zhàn)斗中擊敗西夏軍,以功升領侍衛(wèi)馬軍都虞候銜,成為侍衛(wèi)馬軍司次長官。同年十一月,金軍第二次進攻宋首都開封,劉光世率步騎3000勤王,在行軍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滅亡。次年四月下旬.劉光世率部到達尉氏,得到兵馬大元帥府今,率部前往濟州,于濟州南新興鎮(zhèn)遇到正前往南京應天府的康王趙構,當即被任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這勤王之功,足夠了吧)

        劉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南宋抗金名將,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保安軍(今陜西延安志丹縣)人?;兆跁r奉命鎮(zhèn)壓河南叛軍張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靖康初率部戍邊,敗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舉南侵,與韓世忠等共守江南,屢立戰(zhàn)功,升司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封榮國公。紹興年間,為三京招撫處置使,率部抗金,后因朝廷主張議和被召回。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罷去兵權。

        其實,劉光世的戰(zhàn)績很一般,失敗次數(shù)數(shù)不勝數(shù),不論是能力還是德性各方面,都不足以位列“南宋中興四將”,更別提為首,但是不知為何,南宋帝王最終將劉世充死后追為七王之首,奇怪奇怪,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了,要說,也許就是劉世充對南宋有再造之功,在趙構逃亡之時能夠協(xié)助趙構,是為從龍之臣。

        那“南宋中興四將”中,誰為岳飛之死抱屈呢?

        這位是文治武功不在岳飛之下的韓世忠,韓世忠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zhàn),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zhàn)爭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重大的貢獻。

        韓世忠十幾歲之時就敢率敢死隊沖入西夏敵陣,直撲大營,手起刀落,將西夏監(jiān)軍駙馬的頭砍了下來。

        1121年的時候,率領50騎的韓世忠,與一支兩千人的金軍主力相遇,竟然用計謀將金軍主力打敗,斬首數(shù)百。

        1126年的時候,正在滹沱河一帶擔任防守任務的韓世忠被金兵數(shù)萬追逼退入趙州城內。韓世忠不但沒逃跑,反而還選精壯士卒三百人,悄悄出城,偷偷摸進金兵圍城主帥營帳,殺死主帥,后偷襲金兵駐地,挑起金兵內部誤相攻殺。一夜大戰(zhàn),金兵死傷過半,大敗金兵。

        而且,在靖康之難后,趙構逃跑的時候,韓世忠還解救過趙構,并且功勞是最大的(之所以沒稱為七王之首,估計還是為岳飛抱屈過吧,不然七王之首應該是韓世忠)。

        而之后的韓世忠更牛了,數(shù)次大敗金兀術,更是在黃天蕩將金兀術及十余萬大軍圍困,如果不是當時有漢奸獻策,或許歷史早就改寫了,當時岳飛也還沒死,足以北上反擊金國,乃至收復幽云十六州都不是不可能。

        而之后的大儀鎮(zhèn)大捷,是南宋十三處戰(zhàn)功之一,當時論者有認為這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但是因為韓世忠得罪了秦檜等主和派士族,岳飛父子被捕下獄,秦檜獨霸朝政,無人敢言,但韓世忠不管這一套,他面見秦檜,當面指斥道:“岳飛父子何罪?為何將其關押?”秦檜答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斥道:“‘莫須有’三字能服天下嗎?”好友勸他,得罪秦檜日后難逃報復,而韓世忠卻說:“今吾為已而附合奸賊,死后豈不遭太祖鐵杖?”

        到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寧波)之戰(zhàn)中,張俊率部殊死抗擊,斃敵數(shù)千人。金人銳氣被大挫,加之孤軍深入,于是北撤,又被韓世忠圍于鎮(zhèn)江,這就是著名的黃天蕩之役。1134年,金人又至,舉朝震恐,張俊力主抗擊:“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p>

        而后張俊又在明州大敗金軍,南宋將明州的“小捷”,列為“十三處戰(zhàn)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zhàn)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軍勢稍張矣”。

        在隨后的與金軍、與起義軍的戰(zhàn)斗中,張俊大展拳腳,絲毫不愧“南宋中興四將”名頭,紹興十年(1140年),金兵又犯,宋將岳飛、劉锜、韓世忠、張俊奮勇爭先,大敗金兵,收復山河,幾乎可以直搗黃龍了,可惜趙構卻無心戀戰(zhàn),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復疆土,得而復失。

        到最后的時候,張俊與韓世忠升樞密使、岳飛升樞密副使。張俊知道宋高宗、秦檜想收兵權,遂首請納宣撫司兵權,宋高宗、秦檜乘勢罷三宣撫司,也收韓世忠、岳飛兵權。張俊協(xié)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與秦檜合謀制造岳飛謀反的冤獄。紹興十二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封清河郡王。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死,終年69歲,追封循王。

        對于張俊,真的不知道怎么評價了,說是奸臣,可是其功勞戰(zhàn)績絲毫不弱于岳飛和韓世忠,但是說是忠臣,他有參與了陷害岳飛事件,堪稱間接兇手也不為過。所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世事無絕對,是非皆有黑白。

        最后說一句,其實宋孝宗雖然為岳飛平凡,并追謚岳飛“武穆”,但是其實“武穆”是有略帶貶義的,《諡法》稱:“布德執(zhí)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原本太常寺擬請“謚以忠愍”,被趙昚退回,“令別擬定”。復議的結果是:“茲按謚法,折沖御侮曰武,布德執(zhí)義曰穆。”孝宗同意了這個意見,于是正式宣布岳飛謚號為“武穆”。(《金佗續(xù)編》卷十四)從“忠愍”降為“武穆”,是宋孝宗對岳飛評價的貶低。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