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己跑了 竟委托自己的兄弟充當替罪羊!
2017-03-26 08:53:0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
導語:“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奕訢既是皇弟,又曾任軍機大臣,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集內(nèi)政外交大權于一身。晚清的歷史,和恭王府的關系較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鞭仍D既是皇弟,又曾任軍機大臣,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集內(nèi)政外交大權于一身。晚清的歷史,和恭王府的關系較密切。尤其英法聯(lián)軍入侵后,是直接和奕訢談判,簽訂《北京條約》的。咸豐去承德避禍,令恭親王留守京城“主持撫局”。這是一盤很難收拾的殘棋,連皇帝都下不了的,只好委托自己的兄弟充當替罪羊,跟兵臨城下的英法聯(lián)軍討價還價,賠笑臉、求情。
“這是個置之死地的‘差事’。和談破裂,背城一戰(zhàn),奕訢只能‘殉社稷’。和談成功,背上個喪權辱國的罪名,既‘隗對祖宗’,‘亦無顏于人世’。可是奕?居然‘不辱使命’,不僅‘妥善’地處理了‘撫局’,而且利用‘留守’之職和洋人拉上了關系,打開了局面,控制了北京地區(qū)?!?/p>
恭親王作了咸豐的“人體盾牌”,抵擋腥風血雨。然而這“小六子”確實有幾分指揮才能與外交手腕,總算把一團亂麻理出了頭緒。恭親王本是挽弓當挽強的世襲貴族,有射天狼之豪情。不得不屈尊與豺狼談判,賠禮道歉,委曲求全。想一想,真是夠為難他的。若將奕訢比作中流砥柱,有點夸張了;但他畢竟努力發(fā)揮著能屈能伸、能開能合的外交家風度,以應付禍從天降的激變。不容易啊。
恭親王參與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及其后(1853-1898年之間)幾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動。"辛酉政變"時他把慈禧扶上“垂簾聽政”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