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歷史的轉折點 中國古代八大驚天政變

        2017-03-02 14:32: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歷史總是需要一些轉折點,這樣才能夠朝好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中國古代發(fā)生過很多次政變,有一些政變對歷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足以改寫中國歷史

        歷史總是需要一些轉折點,這樣才能夠朝好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中國古代發(fā)生過很多次政變,有一些政變對歷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足以改寫中國歷史。

        一、李斯趙高矯詔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出巡途中。按照贏政的遺詔,本應是長子扶蘇繼位,但扶蘇當時正在上郡督軍,所以宰相李斯便與贏政的幼子胡亥以及宦官趙高串通一氣,毀掉了先皇的遺詔,并另擬兩份假詔,一份賜死于扶蘇,一份立胡亥繼位。

        李斯矯詔,不僅令贏政大帝死不瞑目,也因后來秦二世的暴政導致了秦朝的加速滅亡。因此,這次政變是一次奪取皇位繼承權的政變。政變后,胡亥登上帝位,趙高雖然只擔任中書令,但由于他控制了胡亥,實際上掌握了朝政大權,從此,秦王朝進入了昏君與奸臣聯手禍害朝廷的時代。

        二、周勃誅呂

        西漢開國之君劉邦的皇后呂雉,是一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女野心家。劉邦死后,先后有三位皇帝繼位,但呂雉利用皇太后的身份,一直獨攬朝綱,甚至廢除了劉邦非姓劉不能封王的“白馬之盟”,繼而把自己的兄弟侄兒大批封王。

        呂后死后,周勃,曹參等人重執(zhí)“白馬盟誓”大旗,起兵誅呂,并廢除了呂后所立假惠帝子嬰,擁立劉邦子代王劉恒為漢文帝。周勃誅呂,不僅還朝政與劉氏家族,還開啟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文景之治”。這次政變,對西漢王朝乃至中國歷史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同姓為王成了中國封建王朝最高統(tǒng)治集團組成的法定制度。

        三、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是西漢末年三朝輔政大臣王莽篡奪漢位的政變。政變發(fā)生在公元5年至公元9年,政變中,西漢皇族被殘酷鎮(zhèn)壓,西漢王朝被廢除,王莽由安國公到代皇帝,最后登上皇帝寶座,建立新朝。王莽通過政變而沒有通過大規(guī)模的流血戰(zhàn)爭實現了朝代的更替,這在全國處于統(tǒng)一狀態(tài)下的中國封建史上是唯一的一次。

        一個新朝代的產生,必然要呈現出一些全新的氣象,加之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非常嚴重,不進行改革就很難鞏固政權,于是王莽依據古代的典籍,推行了全面的改革措施。而此次的改革,既沒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新體制,又嚴重破壞了原有的政治經濟秩序,激化了社會矛盾,使民眾起義像洪流一樣迅速蔓延。地皇四年(公元23)十月,綠林軍攻破長安,攻入未央宮,王莽逃到漸臺,被沖入宮中的商人杜吳殺死,尸體被士兵們切成若干塊。新莽政權滅亡。

        四、司馬除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亡。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幼主曹芳。但勢力更大的曹爽很快剝奪了司馬懿的實權,獨攬了魏國的軍政大權。

        公元249年春,司馬氏父子曹爽陪同幼主外出謁祭之機,發(fā)動政變,并把整個曹爽集團一律誅滅三族。此后,司馬懿開始獨掌曹魏中央大權,為后來的司馬氏以晉代魏奠定了基礎。

        司馬懿政變,產生了三位強有力的領導人,對魏國實施了十七年較為開明的治理,使三國呈現出一強兩弱的格局,魏國成為當時的超級大國,從而為結束分裂局面,再次實現國家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五、楊廣奪位

        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一直垂涎于其長兄楊勇的太子位。后來楊勇因生活奢侈漸失隋文帝的歡心,楊廣于是捏造楊勇謀反,致使隋文帝將楊勇貶為平民,改立自己為皇太子。

        公元602年,隋文帝病重,楊廣入宮侍奉。因調戲陳夫人被隋文帝怒斥,楊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殺了父親登上了皇位。而正是由于隋煬帝后來的橫征暴斂,才使隋王朝的氣數早早地殆盡。

        隋朝滅亡的情況與秦朝驚人的相似。這兩個朝代都因為推行急政、暴政而引起大規(guī)模民變,但在急政、暴政的背后則是權力的濫用。胡亥和楊廣都是要享盡天下艷福的人,但這樣的福分沒有享受幾年,就得到身首異處的下場。

        六、神龍政變

        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此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抓住時機,聯合羽林軍,發(fā)動了政變,殺死了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擁戴時為太子的李顯即唐中宗復位。同年十二月,武則天去世。神龍二年(706年),為唐中宗復位立下大功的張柬之、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范等人被武三思陷害,流放遠州,后被殺害。后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

        七、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并掌握實權,旋于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此次政變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李世民即位之后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八、張、崔復唐

        公元705年,已稱帝已經十四年的武則天病重。同為鳳閣鸞臺平章事(即宰相)的張柬之、崔玄暐趁機起事,占領玄武門,斬殺武則天寵任的麟臺監(jiān)張易之、春官侍郎張宗昌,并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太子李顯重即帝位。唐王朝中斷了十四年之后再次復國。

        中國歷史上的政變層出不窮,文章中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政變,對中國歷史造成很大影響。改革對于一個朝代來說是一個革新的過程,但是這些轉折點又可以改寫中國歷史。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