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脾氣暴躁 第一次坐汽車就得了“路怒癥”
很多人對于慈禧的了解都是政治方面的事情,還有一方面就是關于與大太監(jiān)安德海的私情。還有一個大為人知的是她死后的墳墓被盜。今天kk歷史網(wǎng)的小編就來說說慈禧太后在生活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更多閱讀請關注kk歷史網(wǎng)的微信訂閱號:kklishi/暴走大歷史)
以往很多圖書將慈禧太后描寫成刁鉆毒辣、不可一世的末世“女王”,這只是由于政治權威湮沒了她的女人特質。這位講究品位、時尚的“老佛爺”,率先接觸并享受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現(xiàn)代物質文明,她享用電燈,乘坐奔馳車,最喜歡攝影和巴黎香水……
她的意識形態(tài)在不斷更新,思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而這也增加了她對“西洋物件兒”的喜愛,以至于其在頤和園內(nèi)還引領了一股西洋風。而這股西洋時尚風最終刮出了頤和園,吹向了北京城乃至全中國。
清漪園自1888年更名頤和園后成為慈禧太后常年駐足之地,頤和園不僅見證了慈禧太后施展政治權威的“女王”一面,也遍布著她作為“中國第一女人”引領時尚的足跡。
中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
位于頤和園東大門不遠處的“德和園”是昔日帝后妃嬪看戲的戲園子,這里舉辦過“清朝帝后用品展覽”。
其中有一件堪稱稀世珍寶的“老爺車”,也就是當年慈禧太后的御用汽車。這件文物至今已有一百歲,黑色木質車廂、黃色木質車輪與輻條、銅質車燈、實心輪胎、兩軸四輪,是一輛在今天看起來依然“拉風”的敞開式古典汽車。從外觀看,它更酷似昔日的四輪馬車。
車廂內(nèi)設有兩排座位。前排座位是司機席,后排座位則是乘客席,前排只能乘坐一人,后排可以乘坐兩人。在車廂的上方撐有一頂由四根立柱支起的車篷,車篷的四周圍綴有黃色的絲穗。發(fā)動機則被巧妙地裝置在乘客席座位下面。經(jīng)專家考證,這是一臺橫置式氣缸、10馬力的汽油發(fā)動機。
發(fā)動機旁的齒輪變速箱將動力傳遞給后軸,最高時速為每小時19公里。前懸掛是一橫置鋼板彈簧,后懸掛是兩個普通鋼板彈簧。車廂兩側的翼子板系三合板制成。論模樣,這一“老爺車”,雖與今日飛馳在公路上當代汽車的長相已相差很遠,但其原理、發(fā)動機、懸掛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已與今日汽車很接近,比現(xiàn)在的10輛新的奔馳車加在一起的價格還高。
這就是中國進口的第一輛汽車。慈禧太后是和這輛“奔馳”汽車結下不解之緣的第一人。
據(jù)說,慈禧太后喜歡游覽,經(jīng)常乘坐她的豪華大轎和馬車去頤和園、西山游玩。1901年,官拜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為了討好慈禧,用1萬兩白銀購進一輛第二代奔馳牌轎車作為慈禧六十大壽的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