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澳門博彩業(yè)的起源 竟是被迫發(fā)展賭博
不久前,根據媒體報道,澳門“賭王”何鴻燊與原配夫人黎婉華所生的長女何超英于12月4日在香港養(yǎng)和醫(yī)院病逝,享年68歲。這條新聞再次引發(fā)了人們對于“賭王”何鴻燊的關注,而事實上他也是澳門博彩業(yè)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財政危機,葡萄牙人“被逼”發(fā)展賭博
澳門較為成熟的博彩業(yè)歷史大致可以追溯至晚清。而今我們從清代詩人丘逢甲的詩中就可以感受當時的情景:“銀牌高懸門市東,百萬居然一擲中。誰向風塵勞斗色,博徒自古有英雄?!碑敃r的賭博方式有“番攤”、“骰寶”、“鋪票”、“白鴿票”、“山票”、“字花”等,其中以“番攤”(據說是因為流行于廣東番禺而得名)最為盛行。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其中規(guī)定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這樣一來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也就從南向北轉移,因此澳門作為轉口貿易港的重要地位受到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香港被英國人割占之后實行自由港政策,葡萄牙人也效仿英國對澳門進行管理,這就導致海關收入減少,澳葡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
根據研究,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改善財政狀況實際上是葡萄牙人維持對澳門管治的先決條件,所以亞馬留總督上任之后,首要問題就是扭轉葡萄牙人在澳門財政拮據的局面。
1846年,澳門總督彼亞度(Jose Gregorio Pegado)發(fā)出準許開設番攤賭館的總督訓令。隨后亞馬留(Joao Ferreira doAmaral)于1847年接任總督之后,把“番攤”、“闈姓”、“白鴿票”等賭博方式合法化。除此外,澳葡政府還推出了所謂“專營制度”,即政府通過公開招標而賦予中標人以壟斷經營的權限,這項制度起初只針對豬肉、牛肉等日用商品,到1850年則被應用于賭博,從此以后,博彩業(yè)就在澳門一步步壯大起來。
澳葡政府于1940年在澳門南灣亞馬留圓形地豎立了一座亞馬留騎馬的銅像,1992年卸下運回葡萄牙。
同樣淪為殖民地,為什么賭博沒有在香港盛行?
同樣是晚清政府失去管治權的港口城市,為何香港就沒有發(fā)展起博彩業(yè)?其實葡萄牙人當初在澳門開賭的時候,香港也曾經開過賭,但英國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工業(yè)國,普遍更加重視工商業(yè)資本的力量,所以在各種反對聲中,英國議會決定在香港禁賭,并用雄厚的工業(yè)實力支持香港的發(fā)展。
而反觀葡萄牙,則是一個歐洲小國,到19世紀時早已衰落,“當時葡萄牙人要想靠正當?shù)墓ど虡I(yè)發(fā)展是無法繼續(xù)經營澳門的,更不用說擴張殖民了,因此發(fā)展博彩業(yè)是一種‘逼上梁山’的做法。”
英國剛剛占領香港的時候就宣布其為自由港
我們通常根據常識也可判斷,賭博一般都是違法行為,而澳門從晚清時起,其實就已經將賭博合法化。葡萄牙本國法律雖然是禁賭的,據研究最早的一份史料顯示,早在1952年澳葡政府財政預算當中的賭博項目就是經過葡萄牙國王批準的,所以當時賭博的合法性不僅來自澳門總督,實際上也來自葡萄牙的中央政府。
這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葡萄牙法律中雖然沒有明確在澳門發(fā)展博彩業(yè),但實際是獲得葡萄牙政府默許的。這種情況直到1961年2月,葡萄牙政府才頒布法令,正式將澳門開辟為旅游博彩區(qū),特別允許開設賭博娛樂業(yè),此后“博彩”一詞取代“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