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這才是真正的專業(yè)盜墓 把壁畫都揭走了

        2017-03-01 16:41: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日本組織“考古隊”盜遼帝王陵,日本人有組織地對遼陵進行盜掘,應該始于1930年(民國十九年,日昭和五年)。他們這番行為,可謂真正的專業(yè)盜

        日本組織“考古隊”盜遼帝王陵,日本人有組織地對遼陵進行盜掘,應該始于1930年(民國十九年,日昭和五年)。他們這番行為,可謂真正的專業(yè)盜墓,其水平遠在中國考古隊水平之上。當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組成了“內(nèi)蒙古調(diào)查團”,到位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蘇木北慶云山的遼慶陵“考察”,成員包括江上波夫、田村實造等一些考古專家,為接下來大規(guī)模調(diào)查和盜掘遼慶陵作準備。

        從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日昭和九年)開始,日本東亞考古學會在前期考古調(diào)查、盜掘基礎(chǔ)上,又委派考古學博士關(guān)野貞對慶陵進行“考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日昭和十年),南滿醫(yī)科大學教授黑田源次和竹島卓一又以“日滿文化學會”的名義再次調(diào)查遼慶陵,后來還出版了《林東古跡踏查記》一書。對慶陵大規(guī)模盜掘活動發(fā)生于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日昭和十四年)。這一年,日本東亞考古學會決定組成由田村實造、小林行雄領(lǐng)隊,以釣田正哉和齋藤菊太郎為助理的“遼慶陵考古隊”,對遼慶陵進行全方位的“考古”工作。

        日本人對慶陵進行實測和攝影,并臨摹了東陵壁畫,盜走了一部分文物。東陵,即1914年(民國三年)被林西縣長發(fā)現(xiàn)并盜掘過的遼圣宗陵寢——永慶陵。在所有的遼代帝王陵中,永慶陵的壁畫是最精美的,內(nèi)容有裝飾圖案、契丹和漢族人物以及山水等。日本人后來據(jù)此專門出版了《慶陵壁畫》這一專著。

        田村實造對地宮勘察得極為詳細,進行了準確的測繪和壁畫臨摹和攝影。對壁畫,原先還臨摹,看到有一部分保存比較好,干脆揭取下來,帶回日本。最后由田村實造和小林行雄執(zhí)筆撰寫了《西拉沐淪河調(diào)查旅行記》《遼陵帝后的哀冊與莊陵》兩大本專著。1953年(日昭和二十八年),兩人又合作編著了《慶陵——關(guān)于東蒙古遼代帝王陵墓的研究報告》一書,這是迄今為止有關(guān)遼慶陵發(fā)掘中最為完整的一份資料。

        永慶陵地宮(墓室)距地表深10余米,由前、中、后室、四側(cè)室組成。前室呈平面方形,其余各室為圓形;各室之間有長甬道相連。墓內(nèi)全長21.2米,最寬15.5米,最高約6.5米。日本人在盜掘時,曾出土有枋、搏、斗拱等小木作構(gòu)件。

        下面為一組遼代貴族墓壁畫——前室左右有兩個耳室,其墻壁的上部、天井均有裝飾性花紋;前室中間放有用漢白玉雕成的哀冊,分別用契丹文和漢文鐫刻;中室是一個環(huán)形的墓室,四個通廊將四周墻壁分成四個部分,其上分繪《四季山水圖》;后室為圓形,是放置圣宗和其兩位皇后尸身的地方。鳥居龍藏看到的棺木,應該就在這里。日本人對遼慶陵的全面盜掘收獲頗豐。從永慶陵中盜出了遼圣宗哀冊石刻1方,可能是1930年(民國十九年)湯玉麟盜墓(詳見本書《軍閥“挖寶篇”·湯玉麟慶陵挖寶》一文)后未盜走的。日本人將哀冊盜運到沈陽,放在“偽滿政府”的“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內(nèi)。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日昭和九年)日本投降后,哀冊被截留于沈陽東北博物館,現(xiàn)在保存在遼寧省博物館,與湯玉麟盜出的碑石陳列在一起。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