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螞蟻曾于恐龍爭鋒 揭秘遠古螞蟻之謎
對于遠古螞蟻的存在很多人都抱有懷疑態(tài)度,尤其是對于遠古螞蟻可以與大象爭鋒的說法更是嗤之以鼻,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遠古螞蟻吧。
螞蟻斗大象的童話誰沒聽說過,但是能跟恐龍和平共處的螞蟻您聽說過嗎?日前,中科院古生物所的專家宣布,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白堊紀時代的遠古螞蟻,相比現(xiàn)在忙忙碌碌的“蟻族”,這些老前輩無論相貌還是生活方式,都堪稱是一部“武林傳奇”!
其實,說誰是蟻族簡直是種贊美——在生物學上,螞蟻們分工協(xié)作,井井有條,是社會性最強的物種,而且把龐大的家族分布到全世界角角落落,當今地球上100個節(jié)肢動物中有97個是螞蟻。然而,這個“名門望族”卻讓達爾文都犯迷糊:它們到底是如何演化的,是天生就會自動“定員定崗”各司其職嗎?
王博與法國、美國的科研人員合作統(tǒng)計調查,從中、法、德三國館藏的緬甸琥珀中找到了四枚奇特的螞蟻化石,它們都生活在距今1億年左右的白堊紀(正好是恐龍統(tǒng)治地球,部分昆蟲和哺乳類動物開始出現(xiàn)的時期),從輩分上說,是現(xiàn)代螞蟻的老祖宗。
但是,這位老前輩“骨骼清奇”,畫風和現(xiàn)在的子孫不大一樣:
從復原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它雖然只有1厘米長,但是有一對巨型鐮刀狀大牙(大顎),長度近乎頭長的兩倍;其唇基中部向上延長,在頭上形成一個獨特的“角”,堪稱螞蟻中的“獨角獸”,因此被命名為“獨角蟻”。
“有不凡之相貌,必有不凡之作為”!專家分析認為,獨角蟻的大牙和獨角是用來捕食的利器!它們的獨“角”尖長有球狀的毛囊,同時“角”的外側帶有感覺毛,一旦碰觸到獵物,下部一對大牙迅速抬起,與上面的“角”上下夾擊,死死鉗制住獵物,再用唇基中的一個特殊結構(特殊的嘴)享用大餐。
再看看現(xiàn)在的螞蟻,它們強健的大顎,只能是橫向運動,簡潔了很多,但似乎也少了點威懾力。
專家們還指出,現(xiàn)代螞蟻的社交方式主要是靠觸角的觸碰,所以觸角第一節(jié)都進化得修長。但是再看遠古的獨角蟻,它們的觸角第一節(jié)很短,說明不怎么喜歡群居,很可能是獨來獨往浪走天涯的“獨行俠”!
憑著獨門絕技和強有力的“兵器”,這些螞蟻老前輩可以自給自足,在兇險的恐龍時代生存下來,甚至不用懼怕小型恐龍的騷擾。
專家們目前還不太清楚這些獨角蟻會不會與同類交流、到底怎么交流,不然的話,那個經典的段子可能要被這樣改寫:
“獨角蟻乙:喂,你干嗎叉著一條腿橫在路上?。?/p>
獨角蟻甲:噓,別吵!那只霸王龍要過來了,我要絆它一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