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傳位難題 解鈴亦為系鈴人
不管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謀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終太宗一朝,卻始終無法擺脫太祖的陰影。太宗繼位之后,面對的一個頭疼問題就是如何對待此后的皇位繼承。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廷美是皇位第一繼承人,并由廷美傳回太祖之子德昭。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自古帝王傳承多為父死子繼,太宗也不例外。為此,太宗絞盡腦汁,力圖一一排除傳子過程中的障礙,走過了一段充滿風(fēng)波曲折的歷程。
所謂的金匱之盟可能是太宗、趙普捏造出來的,雖然一時能掩人耳目,但最終限制了太宗傳子的愿望。這還得靠太宗和趙普自己解開這道難題。在此過程中,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兒,逼瘋長子,其間的無奈、痛苦也許他再也不愿重受一遍。
趙普在太宗定儲一事中扮演了極為特殊的角色。太宗曾以傳國之事詢問趙普的意見。趙普一生讀書不多,但好讀《論語》,并從中學(xué)到一些治國之道。他曾對太宗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指《論語》)。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币虼艘浴耙园氩俊墩撜Z》治天下”而聞名于世。
趙普在太祖時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樞機構(gòu)執(zhí)政達10年之久,與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視為左右手。太祖時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quán)、制定統(tǒng)一戰(zhàn)略等事上,趙普都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趙普的權(quán)勢甚至一度在晉王光義之上。他還反對過太祖?zhèn)魑粫x王光義的意圖。因此,他與太宗的關(guān)系極為微妙。
太宗繼位后,趙普的地位已遠遠不及太祖時代,頗受壓抑和冷漠。太宗要維護自己的權(quán)力,對趙普這樣的太祖舊臣自然心存猜忌,何況兩人還曾是政敵呢。然而,趙普是開國元勛,太宗要安撫人心,自然需要利用這樣的元老重臣裝點門面,所以對趙普在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趙普沉浮宦海幾十年,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在身家性命隨時有危險的情況下,政治態(tài)度自然會發(fā)生一些變化。于是,當太宗向他詢問傳任廷美之事時,趙普心知太宗心意,便說:“自古帝王傳位乃是父傳子,當年太祖已誤,陛下今日還要再錯嗎?”這句話大獲太宗賞識,堅定了太宗傳子的信心。此后,趙普在太宗傳位的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太祖去世后,還留有兩個兒子德昭和德芳。太宗繼位之初,德昭封為節(jié)度使和郡王。太宗征遼時,德昭從征幽州。高梁河之戰(zhàn),宋軍慘敗趙德昭像,太宗只身逃脫,不知所蹤。這時有人商議立德昭為帝。后來,太宗生還,此事便作罷。班師回京后,太宗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漢之賞,將士們不免議論紛紛。德昭便為將士們請賞,認為即使與遼作戰(zhàn)失敗了,還是應(yīng)該賞賜平北漢有功的將領(lǐng)。太宗聽后很不高興,就說:“待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不遲。”此言一出,德昭惶恐萬分,低頭垂淚,默然而出。
德昭所處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話分明又是懷疑他有奪位之心,日后難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滿腹心事竟無處訴說,頓生短念,回來后便自刎身亡。據(jù)記載,太宗得知此事后又驚又悔,趕過來抱尸痛哭:“癡兒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德昭死時年僅29歲。兩年以后,德芳又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23歲。于是,太宗皇位繼承的兩大“隱患”被消除了。
趙普借盧多遜交通秦王案,既打擊了政敵盧多遜,又討好了太宗,一箭雙雕。但廷美的悲慘命運還沒到頭。趙普更進一步,他挑唆開封知府李符落井下石,上言說廷美不思改過,反多怨望。于是,廷美被降為涪陵縣公,安置到房州。太宗命人嚴加監(jiān)管。廷美氣憤難平,兩年后便死在房州,年僅38歲。順便提及的是,李符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趙普怕他泄漏秘密,后來找了一個別的茬兒,將他貶到地方做了一個小官。
廷美死后,太宗對外稱廷美乃是乳母陳國夫人耿氏的兒子,并非杜太后所生,這樣就徹底地將廷美排除在皇位繼承系統(tǒng)之外。當時,杜太后早已去世,太宗兄弟也只剩下他一人,太宗所言無人能夠反駁。因此,廷美到底是誰的兒子,恐怕也只有太宗自己最清楚了。
經(jīng)過上述種種手段,太宗終于清除了將皇位傳給兒子的障礙。不過,太宗對皇位繼承人的挑選卻并非一帆風(fēng)順,也頗多曲折。
太宗長子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太宗,頗為太宗喜歡。元佐有武藝,善騎射,還曾經(jīng)隨太宗出征過太原、幽薊。
太宗迫害廷美時,元佐頗為不滿,力加營救,請免其罪,但未能成功。后廷美死于房州,元佐得知此事,悲憤成疾,竟然發(fā)狂。左右仆從若有小錯,元佐即以刀棒傷人。太宗命太醫(yī)治理,才稍有好轉(zhuǎn)。
然而,雍熙二年(985)重陽節(jié),太宗召集幾個兒子在宮苑中設(shè)宴飲酒作樂,因元佐病未痊愈,就沒有派人請他。散宴后,陳王元佑去看望元佐。元佐得知設(shè)宴一事,說:“汝等與至尊宴射,而我不預(yù)焉,是為君父所棄也?!狈逇怆y平,一個勁喝酒。到了半夜,索性放了一把火焚燒宮院。一時間,殿閣亭臺,煙霧滾滾,火光沖天。太宗得知后,猜想可能是元佐所為,便命人查問,元佐具實以對。太宗怒不可遏,欲絕父子之情。眾人營救不得,元佐被廢為庶人。有人說元佐是在裝狂,以表示對父親的不滿和對皇位的拒絕。
太宗去世后,其妻李皇后曾打算立元佐為帝,但元佐并不知情,所以未受牽連。元佐的同母弟真宗即位后對元佐很好,努力幫他治病,只是元佐在其弟做了皇帝后,終身未見他。元佐死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享年62歲。在真宗即位后,元佐竟能安享富貴達30年之久,真是幸運。
在元佐焚宮這件事中,有一特殊人物,即陳王元佑。宴會后,元佑去元佐府中,不知說了什么竟惹得元佐縱火焚宮,而后太宗認為元佐宮中起火并非偶然,決意廢元佐為庶人,元佑是否對太宗說過什么,也難以查明。雍熙三年七月,元佑改名元僖,并封開封尹兼侍中,成了準皇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