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公開的秦宮壁畫 儀仗車馬 麥穗梅花
秦始皇生活起居休憩時面對的畫作是什么樣的?陜西省咸陽市區(qū)以東15公里的窯店鎮(zhèn)秦都城遺址內,保存有三座秦代咸陽宮遺址。其中第三號宮殿遺址內發(fā)現(xiàn)的32.4米長的秦代壁畫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宮殿壁畫,雖然多為殘片,卻是也是見證秦始皇生活起居的畫作,極其罕見而珍貴。圖為現(xiàn)藏陜西省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的咸陽宮遺址壁畫《駟馬圖》。
根據(jù)考古報告,出土壁畫在咸陽宮殿廊東西坎墻墻壁上。題材為秦王出行車馬、儀仗等,其中有車馬、人物、花木、建筑等形象。
秦咸陽宮殿遺址儀依仗圖中的人頭像手繪復原圖。
這批壁畫是迄今僅見的秦代宮殿繪畫原作,也是當時發(fā)現(xiàn)的最早宮廷壁畫(目前最早的或是夏代時期的石峁壁畫)——換言之,這些壁畫也見證了秦始皇的起居生活。圖為咸陽宮遺址壁畫中的角樓印刷版圖片(據(jù)當時考古報告)。
斑駁殘裂的淡赭色墻壁上,四匹棗紅駿馬奮蹄奔馳于眼前,前后腿分開較大,象征奔跑的速度,馬身平涂暈染兼施,有立體感,馬嘴、馬蹄均有剪影感,后面為單轅車,車軸清晰,此外,隱約可見方形車廂、黑色傘狀蓋,馬旁的襯景可見淡朱砂色的道路和樹木。
面對這些畫面,一瞬間幾乎不敢相信。即便以唐代而言,或許都不敢想象:竟然可以直接面對秦代繪畫,且可能是秦始皇注目欣賞過的畫作!
其后且有隱約的人像圖——是人物繪畫的儀仗殘片。據(jù)考古學者考證,這些人均頭戴面具,均身穿長袍,前裾復足,后裾曳地,其中有數(shù)人袍較窄瘦,形如漢俑的喇叭口狀,與漢代畫像石中的袍服相近,且各人袍色有別,分別為褐、綠、紅、白和黑色。
咸陽宮壁畫中還有繪寫兩個角樓的建筑物殘片,同時,麥穗、竹、梅等以及一些幾何圖狀、墻裙花紋壁畫中也在其中。圖為根據(jù)壁畫手繪的麥穗圖。
麥穗圖反映出小麥在秦國糧食作物中的重要地位,而竹、梅等無疑是宮廷觀賞植物。記錄西漢雜事的《西京雜記》有“上林苑有朱梅、同心梅、紫葉梅、燕支梅”??梢姖h宮植梅也是直承秦宮之風。
咸陽宮壁畫的竹圖與梅圖(根據(jù)考古報告印刷版)。
這樣的國寶級壁畫目前仍然算是地下自然環(huán)境下保存,而且根本做不到恒溫恒濕。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葛洪:“整個咸陽文物保護中心保存著秦漢唐壁畫245塊,304平方米,現(xiàn)在修了80多幅,不到100平方米,除了修復資金可以單獨立項,文保中心的所有日常維護經費(包括水、電費、臨時工費用等)一年只有10萬元撥款?!?/p>
葛洪:“秦代壁畫修復按照最低的價格來算,每個平方米基本上也需要2萬多元人民幣。”圖為保存情況略遜的《車馬圖》。
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未修復的秦咸陽宮壁畫均在木板保護層中,自1970年代從考古現(xiàn)場揭取至今從未打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