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五臺山出家背后真相 竟去找董小婉
有一天晚上順治皇帝做夢,他夢見董小婉給他托夢,說她沒死,而是在五臺山呢!第二天早晨,順治帝醒后,心想:得了,這皇上我也不做了,既然是董鄂妃托夢說她的魂魄在五臺山,我就干脆到山西五臺山清涼寺出家為僧。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一些有關(guān)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非常愿意把一些野史的內(nèi)容糅到電視劇情里頭。比方說,關(guān)于清朝開國皇帝的事跡,總愿意把一個事混到里頭,就是說這順治皇帝沒死,而是到五臺山出家了。那么,本節(jié)我們就來說說清朝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疑案——順治帝到底有沒有在五臺山出家。
“順治出家”這個傳說是怎么回事兒呢?其實挺簡單——順治皇帝信佛。1644年,也就是大明崇禎十七年,清軍入關(guān),清朝徹底建立了。這個時候,據(jù)說有個淮南名妓姓董叫小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人也長得特漂亮。當時有官員對皇上溜須拍馬,就把這董小宛給送到宮里去了。結(jié)果順治一見到她喜歡得不得了,兩個人一見鐘情,如膠似漆就好上了??墒腔噬先绱顺撩杂诰粕?,不理朝政,這也不是回事兒??!據(jù)說孝莊皇后一看到自己兒子這么不爭氣,來氣了,就把這董小宛給殺了。
這會兒董小宛已經(jīng)被順治封為董鄂妃了,這董鄂妃一死順治帝是茶不思、飯不想,什么也不干了,天天躲在屋里念佛經(jīng)。后來,有一天晚上做夢,董鄂妃給他托夢,說她沒死,而是在五臺山呢!第二天早晨,順治帝醒后,心想:得了,這皇上我也不做了,既然是董鄂妃托夢說她的魂魄在五臺山,我就干脆到山西五臺山清涼寺出家為僧。順治帝說到做到,還真就拋棄皇位不干了,跑到五臺山出家了。大家看《鹿鼎記》,康熙繼位之后派韋小寶去五臺山看他父親順治,后來還有人說康熙曾經(jīng)6次離開皇宮,有5 次都到五臺山去了,因此后人就說這不明擺著是去看順治去了嗎?要不然能5 次出宮到那兒去嗎?
那么,這個有關(guān)“順治出家”的歷史傳說可不可靠呢?凡是傳說都是由來已久的,空穴來風,多少有點兒根,這根兒從哪來呢?
首先,順治為什么要出家呢?這多多少少跟他信佛有關(guān)。順治打小就信佛。從中國歷史皇上即位和執(zhí)政的角度看,順治是一個活得挺憋屈的角色——“生得偉大活得憋屈”,很窩囊。怎么窩囊呢?本來這皇位落不到他身上,他是在夾縫當中揀了便宜上來的。于是開始信佛,也通過這個躲開了這些親王對他的詬病,同時又保住了自身。這是當時想的一個非常聰明的辦法,就這么著皇太極的第九子順治繼位了。我們可以想見,他這皇上當?shù)枚嚯y受!朝政大權(quán)在多爾袞手里攥著,他就是個小傀儡。而這個時候這個多爾袞對他還防著,就怕這皇上學會的東西多了,精明強干,主持朝綱之后,沒有自己好果子吃。這個時候,順治整天在宮里待著,學不著東西,而且自個兒母親周圍的人都唉聲嘆氣的,順治在這種苦悶的環(huán)境下跟著自己家人信佛了。因為他的爺爺努爾哈赤就信佛,他的母親孝莊是從蒙古那邊來的,從小家里就信佛,而且皇太極死了孝莊年紀輕輕的就守寡了,精神要找寄托,更加崇信佛教。結(jié)果在這種環(huán)境下,順治跟著就信了。其實人都是這樣,要是環(huán)境苦悶,他總得有個精神支柱,要不這人就散了架。
順治14歲那年親政了,說這下好了吧!還不行,因為順治這個皇帝很難當,雖然多爾袞是死了,順治帝手中也有權(quán)力了,但是,當時的天下亂得很。而且清兵剛剛?cè)腙P(guān),許多漢族人都不服滿族人,整個一副天下未定的亂象。在這之后又足足折騰了18年,這些事才差不多折騰完。順治在位的時間不過區(qū)區(qū)10年,就是說他在位的時候這些事都沒定下來,等于順治是在焦頭爛額地忙活。再加上順治小時候由于多爾袞的關(guān)系沒受過良好教育,他在親政以后有些奏章都看不懂,不得不天天“惡補”。一開始,順治信佛可不是想出家,他想積極做個好皇帝,但是面臨的困難實在是太多了,所以他一點點對自己喪失信心了,這人也就消沉了。而且不光朝政大事他做不了主,就連自己的婚姻大事他也做不了主,怎么做不了主呢?他到大婚年齡的時候該選自己的皇后,這事他做不了主,是孝莊給他做的主,當時盛行滿蒙聯(lián)姻,這是政治聯(lián)姻。但順治看這個皇后是怎么看都別扭,就是看不上她,甚至到最后一怒之下把皇后直接降成貴妃,然后另冊立皇后。可是,另冊立皇后他還是做不了主,還是得由他母親孝莊做主,孝莊就把自己侄兒的女兒長一輩嫁給了順治。這皇后看著比較笨,順治也不喜歡,就在這非常苦悶的日子當中,順治碰到了自己喜歡的女人,就是我們前面說的董鄂妃。
董鄂妃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有一種說法是什么呢?董鄂妃其實是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順治帝自從見過她一面后,就對她魂牽夢繞,經(jīng)常打發(fā)下人到自個兒弟弟府上找她,宣她進宮。這么一來二去的,博穆博果爾就生氣了。大家想想,自個兒媳婦兒總被自己哥哥宣進宮去,而且一待挺晚才回來,這正常男人都會想到這里頭有事。一想到這個他心里頭能不憋屈嗎?哪個男的遇到這事能好受,對著鏡子一看就覺得自己頭皮有點兒發(fā)綠,心里頭不舒服。于是,有一天董鄂妃回家后,這個博穆博果爾就急了,跟自己媳婦兒發(fā)脾氣了。后來董鄂妃進宮把這事向皇上哭訴,順治帝也確實夠混的,馬上宣自己弟弟進宮,二話沒說,就噼里啪啦打自己弟弟幾個嘴巴。據(jù)說這兩嘴巴打完了,博穆博果爾回到家里頭越琢磨越是來氣,覺得窩囊就上吊了。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后來順治有意派他到前方平叛,死到前方了。但是,不管怎么說,自個兒兄弟死了,這下順治樂了,馬上把董鄂妃宣進宮來冊封為妃子。
那么正史中關(guān)于董鄂妃是怎么記載的呢?董鄂氏,世稱董鄂妃,出生于1639 年,去世于1660 年9 月23日,滿洲正白旗人,內(nèi)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順治帝貞妃的族姐。
董鄂妃順治十三年(1656年)入宮,同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一個月后,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晉封她為皇貴妃,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很罕見。并頒詔天下曰:
咨爾董鄂氏、敏慧夙成。謙恭有度。椒涂敷秀。弘昭四德之修。蘭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茲仰承懿命立爾為皇貴妃。
董鄂妃進宮后,三千寵愛集于一身,順治帝把董鄂妃當成寶了。董鄂妃也確實很愛順治,兩個人在一塊兒不長時間,這董鄂妃就給皇上生了一個皇子??墒?,董鄂妃這邊順暢了,宮里頭就有很多人看不慣她了,就覺得這皇上有點兒不務(wù)正業(yè)。尤其是孝莊太后,覺得自己兒子怎么這樣呢,迷上這么一個狐媚女人。因此,孝莊太后不給董鄂妃好臉色,其他妃子也不待見她。董鄂妃是一個處事很積極的人,大伙兒不給她好臉不要緊,她決定用自己的一腔熱忱化解各位胸中之冰雪,很努力地維持人際關(guān)系。
本來,董鄂妃生完孩子身子骨就不好,一聽說孝莊太后偶感風寒,就跑到孝莊跟前伺候去,伺候了孝莊十天半個月,晚上都不睡覺地在旁邊伺候,就想跟孝莊把關(guān)系搞好。結(jié)果這么一弄,她身子就弱了,而孩子也倒了霉,出生之后沒三個月就染上了天花。那時候天花是不治之癥,這孩子就死了。這可把順治疼壞了,順治是準備把這孩子立為太子的,死了都給追封為和碩親王。董鄂妃受這打擊,再加上董鄂妃跟孩子近,也染上天花了,當時就一病不起,病情日漸嚴重。
這時候順治更沒心理朝政了,心想大清愛怎么著就怎么著,他也不管了,一心只想讓他的愛妃身體好起來。順治帝信佛,他就找精神寄托。這時候有個有名的和尚叫玉林通琇,被順治帝給請進宮里來了。這玉林通琇帶倆徒弟,一個叫茹溪森,一個叫木成明。這名字怎么有木字,這個玉林通琇名字里有兩個木,茹溪森有三個木,木成明有一個木,這一拔跟著木字都有關(guān)系。玉林通琇帶著倆徒弟進了宮,就這么著三個和尚天天圍在順治帝身邊講佛法,然后在董鄂妃面前念經(jīng)。順治帝在這個時候更加迷戀佛法了,自己甚至披上袈裟跟著念經(jīng)。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念經(jīng)是治不好病的,因此,沒過多長時間,董鄂妃就死了。這個時候順治萬念俱灰,覺得塵世間沒什么可依戀了,就想出家。出家時順治帝讓茹溪森給他剃度,茹溪森要給他剃度的時候,消息傳到孝莊耳朵里去了。
孝莊一看這可不行,皇上剃度出家,那天下不得大亂啊!所以她趕緊把這玉林通琇給找來,就是茹溪森的師父,孝莊讓玉林通琇收拾自己這惡徒,不能讓他勸皇上出家。
玉林通琇來了之后,就把自己的不孝弟子架到一個柴火堆上,說要把這惡僧燒死。許多書里面都說茹溪森被燒死了,電視里也是這么演的,實際上并沒有被燒死。原來,順治一聽茹溪森師父因為給他剃度的事情要被他母親孝莊太后燒死,覺得這不行,于是就跟孝莊說“上天有好生之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這是大師,答應(yīng)孝莊不剃度,不出家了,來換回茹溪森一命。所以說歷史上真實的順治沒出家——他是打算出家,但是沒出成功。
董鄂妃去世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順治帝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nèi)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彪扪龀写戎I,特用追封,加之謚號,謚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yīng)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
也就是說,董鄂妃去世后,被順治帝追封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此外,順治還因董鄂妃去世而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后去世,應(yīng)輟朝五天,而輟朝四個月這樣的禮儀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同時,順治帝還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董鄂氏傳》,令內(nèi)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董鄂氏語錄》。他自己還親自動筆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為追悼。
可以說,董鄂妃的去世,對順治帝是一個沉重打擊。轉(zhuǎn)過年,也就是董鄂妃死后第二年,順治也染上天花沒治好,去世了,年僅24歲。有人會說,你說順治帝是得天花去世的,有證據(jù)嗎?《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異常簡短:
丁巳,夜,子刻,上崩于養(yǎng)心殿。
這十來個字記錄這事太簡單了,于是大家就懷疑怎么會是這么回事兒呢?而且順治帝死后,奇怪的是并沒有土葬,而是由茹溪森和玉林通琇師徒倆給他念經(jīng),火葬了。這個可奇怪了,為什么?歷代皇帝按祖制沒有火葬的——火葬在過去往往是有特殊情況才實行,大多數(shù)都是土葬,得有棺材保持全尸,一把火燒了這么做的往往是番外之人。所以有人說順治雖然沒出家,其實是按出家人的待遇來的。
又有人問這順治是得天花而死,有什么證據(jù)?有的大臣留下了這方面的文字資料,當時清廷發(fā)出詔令來,不讓北京城里人提什么點燈、炒豆子,什么燒水這些,這都是得了天花人家里特忌諱的,所以當時有人通過這些蛛絲馬跡斷定順治可能是得天花死的。而且他火化的這一段,在玉林通琇和茹溪森留下來的文字記錄里頭有,所以說,順治是死于天花更加令人信服。
既然是這樣,有人奇怪了,為什么還流傳順治出家五臺山的傳說?康熙在位的時候怎么5次去五臺山呢?這里頭有些有意思的地方,首先康熙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才去的五臺山。要是順治帝真在那兒出家他早就去了,何必那時候才去呢?而且他去五臺山有明確的政治目的,是和西藏、蒙古那邊修好。另外一點,之所以前面我們說董鄂妃的孩子、董鄂妃,再加上順治三個人都是得天花死的,這是有證據(jù)的。這證據(jù)就是康熙繼位。眾所周知,康熙是三阿哥,他前面有個二阿哥,身體很健康,怎么能輪到他當皇帝呢?這是因為天花是傳染的,這不那小孩兒傳染給董鄂妃,董鄂妃傳染給順治,結(jié)果造成一連串的死亡。孝莊作為主事之人就琢磨了,他們離得這么近,萬一宮里頭有人得天花很可能每個人都被傳染上,傳染之后就得死!別人也就罷了,皇上傳染之后皇上死,隔三岔五就換個皇上,這不是要天下大亂了嗎?所以首先得保證皇上沒染上天花,或者說有抵抗力,這么一想,康熙就嶄露頭角了。愛新覺羅·玄燁小的時候得過天花,而且居然沒死,這在當時是小概率事件。因為康熙得過天花沒死,他有抵抗力,就不會再因為得上天花而死亡。在清代的時候大家已經(jīng)有這個醫(yī)學常識了。孝莊一看這些活著的皇子除了康熙誰都沒得過天花——只要傳染上就得死,于是就欽定康熙為繼承人。這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總而言之,順治其實是沒有出家的。有人說這能當史實聽嗎?我就是這么一說,大家也就這么一聽。因為歷史發(fā)生的事現(xiàn)代人想把它完全弄清楚是很難的,我們只能根據(jù)歷史的蛛絲馬跡,結(jié)合常識推測得出結(jié)論。大家不要拿它來當史實聽,可也不能完全當故事聽。按這個思路,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能就會多出很多樂趣——因為推演歷史本身也是在大家的頭腦里頭加深歷史印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這一節(jié)就當給大家講了一種結(jié)合常識推演歷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