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 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下山道士
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熱播,片中幾個小道士下山去干嗎還真沒人關心,反而關心的是大美女志玲姐一朵鮮花插牛糞范偉的香艷故事。其實,歷史上也有那么幾個著名的下山道士。
道士下山之 當縣令
西晉許遜是重要的道家人士,是凈明道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道家神話中的四大天師之一,許遜在逍遙山修道練丹,日子很悠閑,也練出了名聲,后來朝廷舉賢讓他出任旌陽縣令。許遜道士下山,當縣令。許道士的縣令干得比練丹還專業(yè),在任期間愛民如丹,精通醫(yī)術的他業(yè)余時間還開設醫(yī)館,免費為子民看病,這樣的好官當然深受百姓愛戴,后來任期結(jié)束他回到逍遙山,竟有很多百姓隨他北上,在逍滛山定居。下山一道,許遜收獲的是名聲。
道士下山之 當宰相
到了唐朝,比許遜還牛的道士叫李泌,李泌陜西人,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的后代,是當時有名的道家名士,他與唐肅宗李亨是布衣之交,天下大亂、李唐江山敗破,牛鼻子道人李泌暫時放棄了他的升仙夢,奔赴在靈武落難的舊友,助其一臂之力,這個決定也改變下山的道士李泌的人生軌跡,他從一名修道之士成為了肅宗、代宗、德宗三朝重臣,中唐名相。
道士下山之 搞“機改”
北宋末年的道士林素靈原本是蘇東坡的書童,后來進入了佛門當小和尚,混得很不愉快又跳槽當了小道士,后來被迷戀道家的宋徽宗趙佶請下山,呼風喚雨。得勢之后林素靈開始利用趙佶對他的寵信打擊和他和過節(jié)的佛家,對當時的佛教進行了機構(gòu)改革,原來只是主管道教業(yè)務的左右街道錄院改為道德院,升級為主管全國宗教事務。而原來的僧箓司則改稱德士司,隸屬于道德院,算是降級合并。他認為釋迦牟尼名字太洋氣了,得改改,叫大覺金仙,觀世音菩薩改稱觀世音仙人,十八羅漢稱十八無漏,四大金剛稱四大力士。
神仙改名字當然還不夠,寺院統(tǒng)改名,比如大相國寺就得改成大相國宮或大相國觀,對和尚的稱呼也得改,僧人改稱德士,尼姑稱女德,出家人身體發(fā)膚也是出之于父母,不準剃頭都必須蓄發(fā)帶帽,入寺后取的法號也不能叫了,廢除,寺院里大家見面得稱張德士王德士李女德楊女德。
道士林素靈下山,給佛教帶來了一次不亞于三武滅佛的打壓。
道士下山之 救生靈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全真七子之首的丘處機是絕頂武林高手,而歷史上的全真七子丘處機,則有極為驚艷的一筆,丘處機本是全真教第五代掌門,南宋、金二朝的皇帝多次邀他下山,他均拒絕,但后來成吉思汗派使前往重陽宮說他也是丘道長的粉絲的時候,74歲的丘處機卻欣然帶著十八名弟子前往,不是為做官,而是他想渡化這個殺人魔頭,減少殺擄,到了燕京卻沒有遇到成吉思汗,他率兵又去西征花剌子模去了,丘處機知道在燕京等不到成吉思汗,他決定西行去尋找成吉思汗,經(jīng)過一年多的西行,他終于在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給成吉思汗洗了三個月的腦,針對成吉思汗想要長生藥,丘勸他必須敬天愛民之本”“清心寡欲為要”,并以戒殺、清心寡欲等養(yǎng)生之理。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后期征戰(zhàn)中的殺戮,弱了很多,很多人認為下山的道士丘處機功不可沒。
道士下山之 打鬼子
1955年授軍銜的開國上將中,有一位身份比較特殊,一來他是一個獨臂將軍,二來他是個下山的道士。他就是賀炳炎。
賀炳炎上將(1911-1960),湖北人,少年曾上過武當山出家練武,練得一手好身手,一套凌霄劍法使得出神入化,又后改練玄虛刀法,在后來的革命戰(zhàn)場上使得八面威風。
1926年春天,15歲的小道士賀炳炎下山,加入了鄂西紅四軍的隊伍。開始了二十多年的軍旅生涯,其間曾經(jīng)單槍匹馬一個人俘虜四十七號國軍,被稱為我軍趙子龍。
究管賀炳炎的右臂在長征途中負傷截去左臂,但這毫不影響賀道士在抗日戰(zhàn)爭中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豪邁,1937年10月他率716團在雁門成功伏擊日軍,殲滅日軍500余人,讓日本鬼子也知道八路中趙子龍的威力。隨后升任第358旅副旅長兼晉綏軍區(qū)第3分區(qū)司令員,在百團大戰(zhàn)率部殲滅日軍1個中隊,生俘日軍20名。
下山的道士賀炳炎后來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第一任軍長。
歷史上,這幾個道士在道觀里估計是閑透了,無事可做,于是跑下了山,做起來縣令、宰相、下山就生靈甚至是打鬼子??傊麄冊跉v史江湖中掀起了層層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