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康熙制定的永不加賦政策 讓百姓走上了逃荒路

        2017-02-28 14:05: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說好的永不加賦,稅卻越收越多。康熙一臉無辜,百姓一路逃荒…… 康熙非常喜歡好名聲,所以他將“寬仁”當成治國理念,處處打造自己的完美

        說好的永不加賦,稅卻越收越多??滴跻荒槦o辜,百姓一路逃荒……

        康熙非常喜歡好名聲,所以他將“寬仁”當成治國理念,處處打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他認為皇帝要對臣子以禮相待,因此很會體貼臣子。有時宴請大臣,為了避免大家拘謹,他并不親自參加,還特意傳旨讓大家多喝點兒酒,高興高興??滴醵荒?1682年),他甚至邀請大臣到中南海釣魚,并讓他們將釣到的魚帶回去,讓家里人嘗嘗。他在外巡行,會專門請隨行的大臣到行宮參觀,還親自當導游,遇到名勝就親自指點講解。文淵閣大學士生病了,康熙囑咐他去泡溫泉,還讓他注意養(yǎng)生法則,少吃人參、不食生冷之物、多吃牛羊雞鴨肉。

        就連對犯罪之人,康熙也很寬宏大量。某一年夏天,北京天氣炎熱,康熙下令改善被關押在京城監(jiān)獄的犯人的待遇:獄中多放置冰水以降溫,戴枷鎖的犯人也要少戴點兒鎖條,一些期限未滿的枷號人犯也可以暫時釋放,等三伏天過去再補全日子即可。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康熙五十二年,康熙下達圣旨:要將天下丁銀(即所謂的人頭稅)固定在現(xiàn)在的數(shù)字上,以后再生人丁,免征銀糧——這就是后人概括的“永不加賦”原則。

        如此種種作為讓康熙的好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從大臣到百姓無不對他交口稱贊。然而,對封建帝王來說,好名并不是好事,好名過頭甚至會給社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為了做明君,康熙向百姓承諾要“永不加賦”。然而康熙在位時期并不太平,朝廷常有規(guī)模較大的戰(zhàn)事,而打仗是要花大錢的;對各個地方來說,他們要擔負興修水利、賑災扶貧等責任,也非常需要錢。但康熙從地方上收走了大半錢款,又不允許他們加賦,一些地方官府連維持正常運轉都很難做到。

        那怎么辦?地方官員想出一個餿主意:收陋規(guī)??偠?、巡撫收布政使、按察使的,布政使、按察使收道員、知府的,道員、知府則將目光盯向下屬縣令。縣令也有自己的辦法,在征收田賦時額外加征“耗羨”:老百姓交糧食的同時還要交“鼠鳥耗”(在運送過程中可能被老鼠或鳥類吃掉一部分的損耗),交銀子時必須加付“火耗”(從民眾手中收來的散碎銀子要熔鑄成整錠大銀交給朝廷,熔鑄過程中的損耗叫火耗)……康熙后期,各地征收的火耗,全國平均為30%~40%,山東與河南則達到了80%!

        羊毛出在羊身上,康熙想減輕百姓負擔,實際反而加重了百姓負擔,這可能是他事先想不到的。然而,當大臣建議他將火耗明定標準、依規(guī)進行監(jiān)督時,康熙拒絕了。他下旨說:加派火耗,地方官盡可以去做,別收得太多就是;至于要朕親自下令加收,朕不干。

        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康熙寧愿看著百姓沉淪在痛苦的深淵。他的“好名”顯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仁義的。順治和康熙中前期,官場雖有腐敗,但還可以收拾,假如康熙聽從建議,將火耗合法化,并適度提高官員工資,官場肯定會清廉得多。

        可惜這樣的歷史機遇被康熙錯過了??滴鹾笃?,從朝廷到地方,貪官遍地,遇到災荒,老弱病殘者只能等死,年輕力壯的人只能背井離鄉(xiāng)逃荒,朝廷距離全面潰爛已經不遠。

        好名者必被名聲所累,這一點,康熙也許到死都沒想明白。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