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的十大丞相 誰才是第一名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作為作為最高行政長官,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其中,廣義上來說,丞相和宰相可以是一個意思,當然在狹義上存在一定區(qū)別。自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設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通過胡惟庸一案廢除丞相制度,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六百年之久。以下,僅按照時間順序列出十位中國古代歷史上比價知名的丞相。
齊國——管仲
在春秋時期,管仲和齊桓公是明君賢臣的典范。在齊國做相國的
四十多年時間,管仲不僅通過變革幫助齊國增強了國力,更為齊桓公的稱霸中原提供了尊王攘夷的戰(zhàn)略方向??偟膩碚f,齊桓
秦國——商鞅
在戰(zhàn)國時期,商鞅在秦國擔任左庶長一職。因為當時的秦國還沒有設置丞相一職,掌握軍政大權的商鞅和后來的丞相比較類似。對于商鞅來說,用一套徹徹底底地辦法幫助秦國走向強大,更為秦始皇統(tǒng)一奠定了制度基礎。
秦國——李斯
在戰(zhàn)國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為秦始皇的統(tǒng)一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秦朝正式建立后,被任命為丞相的李斯,不僅極力主張推行郡縣制,而且參與到焚書坑儒的設計中,并秦朝制度、文化、貨幣等領域的統(tǒng)一工作中親力親為。
西漢——蕭何
劉邦率大軍入秦都咸陽,諸將皆忙于分取府庫珍寶財物,蕭何獨取秦國文獻、檔案、律令、圖籍藏之。漢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這對建立西漢王朝有決定性作用。蕭何創(chuàng)立和改良了規(guī)章制度,為延續(xù)秦朝大統(tǒng)一局面其到重要作用,奠定了之后兩千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基礎。
西漢——陳平
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其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輩出,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只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其功勞是很大的。
蜀漢——諸葛亮
相對于管仲和齊桓公,諸葛亮與劉備也是明君賢臣的典范。在劉備三顧茅廬,贏得諸葛亮出山后,整個劉備集團從此走上了上坡路??梢赃@么說,蜀漢江山的建立,諸葛亮在戰(zhàn)略方向上功不可沒。而在蜀漢后期,諸葛亮同樣用北伐幫助蜀漢延續(xù)了生命。
唐朝——房玄齡
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房玄齡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掃平了各路諸侯。而在爭奪唐朝天下的接班人斗爭中,房玄齡通過玄武門之變協(xié)助李世民登基稱帝。由此,在唐太宗論功行賞的話,不僅稱贊房玄齡“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更將其進爵為邢國公。
唐朝——魏征
在李世民登基稱帝后,魏征被任命為尚書左丞。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文治武功的李世民多次向魏征詢問自己的得失。而面對高高在上的皇帝,魏征沒有絲毫阿諛奉承,每次都是前后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在魏徵病死后,李世民非常傷心,并為此廢朝五天。
北宋——王安石
王安石在變法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后,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使豪強兼并和高利貸者的活動受到了一些限制,使中、上級官員、皇室減少了一些特權,而鄉(xiāng)村上戶地主和下戶自耕農則減輕了部分差役和賦稅負擔,封建國家也加強了對直接生產者的統(tǒng)治,增加了朝廷收入。
北宋——寇準
早在當小官時,他就因奏事惹怒宋太宗,后者憤然回宮,寇準竟拉住他的衣裳,直到把事情定下才算了結。此后在任用宰相、決定與契丹決戰(zhàn)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他都敢于犯上直諫,成就了一代諍臣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