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女神 難近母是以救世主的身份誕生的嗎
難近母簡介上提到難近母本名叫杜爾迦,外文名是Durgā,難近母字面意思是“不可接近的”,可翻譯為突伽,取自她所消滅的羅剎,難近母是印度教神話中所傳濕婆的妻子雪山女神,有著多種形象,是性力派崇拜的主神之一。她被認(rèn)為印度教女神,是濕婆之妻雪山神女的兩個兇相化身之一。據(jù)說梵天、毗濕奴和其他諸小神噴火焰生難近母,主要是為了消滅牛魔摩西娑蘇羅。
在很多的數(shù)繪畫和雕塑中難近母的形象是黃色的皮膚,虎或獅子是其坐騎,有8、10或者18只手臂,手拿著諸神所賜的各種武器,長矛或者一條毒蛇,而且有3只眼。
降魔是難近母最主要職能,消滅了杜爾格摩、巽婆和尼巽等兇殘的羅剎是她的最主要功績。
作為降魔女神的她在印度受到世人的崇拜。所以每年的9、10月被定為難近母節(jié),這是印度東南地區(qū)最隆重的節(jié)日,主要聚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比哈爾邦和阿薩姆邦。信徒們大量宰殺雄性牲畜用來祭祀,并舉行大規(guī)模的游行和慶?;顒?,神棚中祭司們朗誦著歌頌女神的梵文,信徒則仔細(xì)聆聽,并且祈禱女神能為他們驅(qū)災(zāi)避難。節(jié)日的高潮就是將女神送回家,與親人團聚,男女信徒們都載歌載舞,將特制的供奉了9天的難近母神像運往圣河或圣湖邊,投入水中。難近母也被后來的佛教吸收為護法神。
難近母的故事
難近母原名叫杜爾迦,在印度教中是最受崇拜的女神,那么難近母的故事又是怎么樣的呢?
難近母是以救世主的身份誕生的,她非常的漂亮,有著金色的皮膚,美麗的眼睛,烏黑的頭發(fā),身上穿著華麗的紅紗,佩戴各種珠寶,頭戴皇冠。八支手臂拿著各種各樣的武器,都是諸神所賜的,有神盤、三叉戟、火焰標(biāo)槍等等。她的坐騎時而是一頭威武的獅子,時而是一只虎。
難近母最主要職責(zé)就是降魔除妖,她不僅自己很強大,還可以召喚很多戰(zhàn)士出來助戰(zhàn)。打敗怪物摩醯濕是難近母與各種惡魔的戰(zhàn)斗中最有名的的故事。摩醯濕是一位強大的阿修羅,仗著自己強大的神力,經(jīng)常為非作歹,曾經(jīng)入侵天界趕走了神王因陀羅,卻無人能治。就連大梵天本人也無法收服這個的怪物。后來難近母用“吠陀的語言”告訴天神們只有她才能打敗這個怪物,所以各位天神給她各種武器和法器。難近母與兄弟倆經(jīng)過一場天昏地暗的戰(zhàn)斗,卻不分勝負(fù)。在第七天,難近母已經(jīng)體力透支,在得到一碗血的供奉后,恢復(fù)了精力,第十天終收服了兩兄弟,因此獲得了“殺摩醯濕者”的稱號。
難近母還用不同的化身打敗了許多的妖魔鬼怪,立下了很多戰(zhàn)功。在印度著名的《寶座故事三十二則》中,難近母總是在關(guān)鍵時刻向超日王施恩,然后超日王施恩又把難近母給予的恩惠轉(zhuǎn)讓給有需要的人。為了表達(dá)對難近母的崇拜,在印度各地都有難近母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