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代 居然有皇帝哭著要求不要登基
皇位應(yīng)該是一個好東西,因為人們總是因為追逐皇位而引發(fā)許多流血的戰(zhàn)爭??墒窃谒纬瘏s有三個皇帝拼死拒絕登基,這是為什么呢?
宋英宗趙曙———藩王登基的驚悸
英宗趙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為仁宗弟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仁宗趙禎久未得子,遂于宗室內(nèi)擇選幼子以為建儲之備。誰知造化弄人,慶歷間仁宗二子相繼夭折。
七年(1048),趙曙再次被迎入皇宮,這次卻未給予任何名份,充其量就是皇儲的遞補。原因是仁宗自認(rèn)為正當(dāng)盛年,以后可能繼續(xù)得子,不再急于建儲。
嘉佑八年(1064),仁宗因病駕崩,遺命趙曙登基。已被閑置十六年之久的趙曙聞詔后,驚恐不安,懷疑消息有假,況且出身藩王,稍有不慎便會成為皇位更替斗爭的犧牲品,遂佯裝稱病,堅辭不出。仁宗皇后令同判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前往諭旨,趙曙死活不肯起床,以病推辭。
趙曙繼位后,仍然對得到皇位時時驚悸,竟然因此暴病一場,對左右宦官尤其懼怕,時時提防,“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悅者”。
宦官見其行動乖戾,憤恨不已,紛向太后進讒,“兩宮遂成隙”,更加深了他對皇位的恐懼。兩宮嫌隙最終冰釋。不久太后還政,趙曙自此方安心做起皇帝,直至四年后病逝。
宋欽宗趙桓——替罪羊的恐懼
欽宗趙桓,宋朝第九帝,徽宗長子。元符三年(1101)四月生于坤寧殿,大觀五年(1112)立為皇太子?;兆谑菤v史上有名的“花花太歲”,他執(zhí)政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為首的“六賊”,建造作局、運花石綱,為一己私欲不顧百姓死活。
各地農(nóng)民起義頻起,嚴(yán)重動搖了統(tǒng)治根基,王朝已呈滅亡之勢。對外“聯(lián)金滅遼”政策的失誤,導(dǎo)致引狼入室,激發(fā)了女真貴族南下滅宋的貪欲。
宣和七年(1126),金軍分道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宋軍腐化已久不能有效抵御,非潰即降,河北大片土地淪喪?;兆谝娊疖妱輳姡@嚇得肝膽俱裂。為推卸河北淪陷的罪責(zé),他便急欲退位于太子,令其充當(dāng)替罪羊。
同年十二月,徽宗下詔令皇太子嗣位,自己改稱“道君皇帝”,以示禪讓之意;同時他命人備好車駕,隨時打算南奔逃命。
趙桓聞詔,不啻晴天霹靂,一則,他尚未有過登基準(zhǔn)備,難以應(yīng)付業(yè)已混亂不堪的局面;二則,他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過是代人受過,斷然不肯從命;三則,他并非雄才睿略之主,沒有亂世中奮起國運的魄力,唯知保命要緊?;兆诹罨鹿俅叽偬尤胄偷畹腔?,趙桓拼命拒絕,悲悲戚戚,不肯動身。
趙桓繼位后,立妃朱氏為皇后,上徽宗尊號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太后為“道君太上皇后”,改元靖康,以示安寧康泰之意。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后金軍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虜北上,后來死在異域苦寒之地,結(jié)局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