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弼馬溫”的職權(quán)其實很大
一個“過云樓”,開啟了人們對古籍價值的關(guān)注和好奇。而近日,南京圖書館拿出館藏古籍精品中的精品,辦了“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據(jù)介紹,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本次展覽時間也特別長,從10月22日到11月21日整整一個月。其中既有與南京密切相關(guān)的《南京太仆寺志》,也有一張紙也珍貴的《永樂大典》!
有什么與南京相關(guān)的?
明代唯一研究南京馬政的書籍、明代南京地圖亮相
昨天,南圖的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首先向記者介紹了展品中與南京密切相關(guān)的古籍。
其中,首次與讀者見面的《南京太仆寺志》,是明代雷禮允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時所撰寫,是明代唯一研究南京地區(qū)馬政的重要典籍。周蓉說:“可不要小看了養(yǎng)馬的這個部門,“弼馬溫”的職權(quán)其實很大的。當(dāng)時這個部門設(shè)在安徽滁州(當(dāng)時滁州屬南京管轄),是當(dāng)?shù)丶墑e最高的行政部門。在戰(zhàn)爭時期,戰(zhàn)馬就是戰(zhàn)略資源;在和平時期,官員出行鐵定要配馬。而什么樣的人能坐什么樣的馬,什么顏色、配幾匹,都是有講究的。而這本書,就保留了馬政實施以來的第一手資料,所謂‘馬政即國政’嘛?!?/p>
此外,還有一本《洪武京城圖志一卷》,其中詳細記錄了南京城的地貌,是明代朱元璋時期所著的有圖方志。周蓉告訴記者,20多幅地圖中,詳細記述了南京的建筑、地理形勢、地名、各種機構(gòu)等的地圖,每一幅地圖上都標(biāo)示著不同的內(nèi)容。在展出翻開的那一頁上,詳細記述了當(dāng)年南京的各種橋梁和城門的地理位置和名稱?!霸诘貓D中可以看出,當(dāng)年很多橋名都沿用到了今天?!逼渲袑Α按笾袠颉钡拿枋鋈缦拢杭垂胖紫聵蛞玻谕T里,今名大中橋。“淮清橋”:在大中橋西南一里淮水舊名東水間,今名淮清橋?!耙灿幸恍┏情T名稱的變化,例如當(dāng)年的中華門,在圖中顯示就叫做‘聚寶門’?!敝苋卣f。
有什么樣的傳奇故事?
《永樂大典》“正本”消失成千古之謎
在這些展品中,有一件展品顯得很特別,因為,它只有一頁紙!這就是:“嘉靖本”《永樂大典》的殘頁,然而盡管只有一頁,卻貴為國寶。
細細看去,這一頁紙只有400多字,到底說了啥?周蓉笑說:“《永樂大典》是先提出一個字,然后把歷史上關(guān)于這個字的所有內(nèi)容都摘錄出來。可是只有一張紙,沒有承上啟下,也不知道具體講了什么?!队罉反蟮洹繁4媪?4世紀(jì)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xué)藝術(shù)、哲學(xué)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比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早了300多年呢!此外,由于《永樂大典》中會把所有解釋的出處都注明,這樣也保存了很多已經(jīng)失傳的其他古籍,乾隆編撰《四庫全書》時,就從《永樂大典》中找到了許多書?!?/p>
周蓉昨天還向記者講述了關(guān)于《永樂大典》的一個千古之謎,“《永樂大典》的正本是在南京編成的,后來帶到北京后,嘉靖皇帝特別愛看這套書,有一次宮中失火,他還幾次下詔,要求一定要把《永樂大典》悉數(shù)救出整理。并且,為了以防萬一,他又命人抄寫了一套,不過,正本有1000多本,嘉靖本就只有800多本。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20多處的,都是從嘉靖本而來?!?/p>
那么《永樂大典》正本呢?說到這個問題。周蓉說:“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也只是猜想!后來正本就不見了!有專家,比如說郭沫若先生就曾經(jīng)提出猜想,認為可能被嘉靖皇帝帶到陵墓中去了。后來另有勘探專家用衛(wèi)星遙感,看到陵墓中都是水。這也意味著,即使真的被嘉靖皇帝帶到了水中,也肯定都化為烏有了?!?/p>
那么,這一頁《永樂大典》是怎么被南圖收藏的,為什么只有一頁呢?周蓉說,她來到南圖工作時,這頁紙就在了,“聽老一輩專家說,可能是當(dāng)年,國民黨去臺灣時,急匆匆打包給漏掉的,后來好像是在廢紙中找到它的?!?/p>
有什么著名刻本?
明朝皇親國戚最愛讀書,
王府刻書特別精美
什么樣的古籍珍貴?除了本身的編撰年代、作者名氣、傳本稀少之外,什么樣的版本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標(biāo)準(zhǔn)。比如說,這次的展覽中就集中展出了明代藩府刻書。據(jù)周蓉介紹,所謂藩府,就是明王朝分封的各個親王府,“這些親王因是皇室宗師,待遇極好,加上明朝很提倡親王讀書習(xí)文,所以王室中出了不少人才,他們不僅讀書,還刻書、藏書。另外,王府中設(shè)有伴讀、教授等職,相當(dāng)于藩王的秘書與教員,其中不少甚至是著名學(xué)者,這樣刻書的話就有學(xué)術(shù)上的保證,再加上他們錢多,于是嘉靖、萬歷兩朝啊,出現(xiàn)了大量精美的藩府刻本。”而此次展出的《史記》130卷,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部。據(jù)說,因為這個刻本質(zhì)量非常高,舊時的書商往往撕去序跋,去冒充宋、元刻本。
有什么書法可看?
四大名剎之一的靈巖寺
原石拓本首次出庫
看古籍,也看書法,譬如《四庫全書》那樣規(guī)模宏大的書籍,其中亦全是學(xué)者抄寫,書法很值得一看。而這次首次出庫的宋拓本《靈巖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是南圖館藏珍品之一。自唐代開始,靈巖寺與南京棲霞寺等并稱“四大名剎”,唐玄奘曾在寺內(nèi)翻譯經(jīng)文,唐高宗以來的歷代皇帝,也多到寺內(nèi)參拜。所以宋代時,很多官員和名人墨客,都要到這個寺拜拜,并且順便留下詩歌留念。后來,這些題詩由寺僧移刻于石,此本即為宋代原石的拓本。這塊石頭早不在了,這個拓本便彌足珍貴!記者仲敏攝影金琎
小貼士
展覽持續(xù)一個月,
每個禮拜更換一次
據(jù)介紹,本次“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從10月22日到11月21日,共展出一個月。在全國公共圖書館所收藏的2750萬冊古籍中,江蘇便占有360萬冊,名列全國前茅。其中,南京圖書館又是重中之重,藏有古籍160萬冊,入選前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459部。此次的展覽,便是從中459部中挑選而來。本次展覽中的200部,按輪展形式,每個禮拜更換一次,直到把200部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