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人人做人人爽|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在线a免费播放a视频|亚洲免费AV在线

<source id="usrd9"><ins id="usrd9"></ins></source>

<form id="usrd9"><tr id="usrd9"></tr></form>
      1. 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漢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禪是為了偷會情人?

        2016-12-31 08:58:0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漢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從東海返回泰山封禪,由于沒有人知道古代封禪的禮儀,因此漢武帝自定了封禪之禮。 漢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

        漢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從東海返回泰山封禪,由于沒有人知道古代封禪的禮儀,因此漢武帝自定了封禪之禮。

        漢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禮祭祀地神。乙卯日,他命侍中和儒者穿著隆重的禮服,即頭戴皮弁,插笏垂紳,行射牛的禮儀。隨后,漢武帝在泰山東面的山腳下封土行禮,所封土寬一丈二尺,高九尺。下面埋有玉牒書,是漢武帝寫給天帝的書信,書的內(nèi)容隱秘無人知曉。

        行完禮后,漢武帝獨自帶著已故將領(lǐng)霍祛病的兒子、侍中奉車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頂同樣行了封土禮,至于行禮過程怎樣同樣沒有多少人知曉。第二天,漢武帝從山后陰道下山。丙辰日,在泰山腳下東北的肅然山上行禪祭禮,與祭后土儀式相同。

        整個封祭、禪祭漢武帝都親行拜見禮。禮服為黃色,都有禮樂伴奏。薦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間的三脊茅編織而成,封土用雜土石,上面加蓋五色土。漢武帝還將遠方進貢來的奇獸、飛禽以及白山雞等物放還山林,兕牛犀像之類不宜放還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據(jù)載,行封禪禮的地方,當夜仿佛有光出現(xiàn),白天有白云從封土中升起。這應(yīng)該是神靈的顯現(xiàn)。整個典禮過程透露出一種神秘氣氛和宏大的氣魄。

        封禪結(jié)束后,漢武帝在泰山腳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賀,并因首次封禪改年號元鼎為元封。漢武帝從即位起,就建號為“建元”,至“元封”共6個年號,每個年號皆六年?!霸狻钡摹胺狻?,自然是指“封禪”。

        接受朝賀后,漢武帝廣賜牛、羊、酒、布等,并免除奉高、歷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詔許凡是天子車駕所經(jīng)之處,免除一切勞役。漢武帝還下令在泰山腳下為諸侯修建官邸,以備他們隨駕迎駕封禪泰山之朝宿。將漢代有封爵的人和泰山聯(lián)系在一起,增加了泰山的影響。

        最早建置在泰山附近的城鎮(zhèn),是春秋時的博邑(位于泰城舊縣村),該城曾先后為魯、齊兩國所統(tǒng)屬。秦統(tǒng)一后,在此設(shè)立博陽縣。漢初在這里設(shè)立博陽郡,漢武帝時改稱泰山郡。自春秋至西漢武帝前的四百年中,博城是泰山南麓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漢武帝首次封禪后,武帝下令在泰山以東割瀛、博設(shè)立新縣,以奉祀泰山,故名奉高縣。此后,又將泰山郡治遷至奉高。奉高從此繁榮至北朝,歷時六百年。

        公元前109年,距第一次封禪僅一年時間,漢武帝再次來到泰山,在泰山修筑明堂。

        漢武帝泰山封禪之后,又東游海上,北至碼石,經(jīng)遼西,歷九原,于五月回到甘泉。武帝封禪,行程一萬八千里,可謂氣勢恢宏。

        漢武帝封禪泰山的儀式結(jié)束之后,還發(fā)布了文告:

        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禮樂,故用事八神。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禪肅然。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歷城、梁父,民田租逋賦貸,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四縣無出今年算。賜天下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從文告中可以看出,漢武帝以一種謙虛虔誠的態(tài)度,來表明自己的心跡,以求有新的開始,并向人民施行恩惠。

        七次再封禪泰山

        在首次泰山封禪后,元封八年(公元前109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又先后七次到泰山封禪。漢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時間里,到泰山封禪了八次,平均不到三年即有一次。

        公元前109年,距第一次封禪僅一年時間,漢武帝再次來到泰山,這一次發(fā)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在泰山修筑明堂。明堂相傳是夏商周以來宮殿中兼有祭祀功能的最重要的大殿,原來泰山下有明堂,漢武帝嫌其地勢險要且不夠?qū)挸?,因此下令重建?/p>

        不過,時人并不知道明堂該建成什么樣子。這時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顯示,明堂正中是一座大殿,四周無墻,以茅草覆頂。又建有復道。殿上有樓,從西南方的復道進入大殿,稱為“昆侖道”。天了從這里入殿,就可拜祀天帝了。大殿外有水環(huán)繞一周。

        于是,漢武帝下詔按照黃帝時明堂圖在奉高邑建造明堂。公元前106年,武帝再次來到泰山時,就在明堂的上層祭祀天帝和五帝,在明堂下層祭奠后土,用牢牛共二十頭。武帝還再次登上泰山,在山頂又有一番外人不知詳情的秘祭。而在泰山下祭祀五帝,則各按其方位進行,只有黃帝與赤帝合并祭祀,祭時都有主管官員輔助侍候。山上燃起燎火,山下各處都舉火相應(yīng)。

        漢武帝與泰山老父

        每次去泰山封禪、祭祀或去東海,漢武帝都希望尋訪到神仙。晉代葛洪著的《神仙傳》記載了漢武帝與神仙泰山老父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東巡狩獵時,看見一個老翁在路旁鋤地,頭上的白光有數(shù)尺之高。老人看上去50多歲,但面色紅潤如童子,肌膚光滑有光澤,一看就不同凡俗。武帝覺的怪異,就上前詢問老人的道術(shù)。老人告訴武帝,他曾經(jīng)遇見過一個得道之人,那個人教給他修煉之法。他依此修行,身體便開始向年輕方向轉(zhuǎn)變,頭發(fā)也由白發(fā)變成黑發(fā),掉了的牙齒又齊齊地長了出來了,身輕如燕,每天能行走三百里?,F(xiàn)在他已經(jīng)有180歲了。這位老人就是泰山老父。老父后來進了泰山,每隔十年、五年,他都回鄉(xiāng)看看。等他三百多歲時,就再也沒人見到過他。

        封天禪土 功越百王

        漢武帝泰山封禪彰顯了其“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視天都若蓋,江河若帶”的宏大胸襟,亦是其對國泰民安的社會理想狀況的追求。三國時的曹植在《漢武帝贊》詩中用“封天禪土,功越百王”來頌揚漢武帝的業(yè)績,西漢史家司馬遷在談其寫《今上本紀》的宗旨時曾言:“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nèi)修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這是他對漢武帝盛世的肯定,也是對封禪和改德改制的正確評價。

        泰山無字碑,漢武帝封禪泰山所立。

        可以說,漢武帝為建立大一統(tǒng)帝國而舉行的封禪大典,對西漢王朝乃至后世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而泰山頂上漢武帝時立起的無字石碑跨越兩千年后,仍在俯視著人間滄桑。

        顯而易見,漢武帝八次泰山封禪絕對不是為了偷會情人,而是為了西漢王朝以及江山社稷。壯哉!漢武大帝!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