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硬傷的皇帝 霸陵選址 劉恒大寫的尷尬
劉恒:沒有硬傷的男主
漢文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好皇帝,他即位后,勵精圖治,使?jié)h朝進(jìn)入強(qiáng)盛安定的時期,在他的統(tǒng)治下,百姓生活奔小康。寬儉待民、改革刑制、改善農(nóng)民處境、減輕徭役、減省租賦……除了在治理國家上有一套,漢文帝本人也沒有什么硬傷。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評價他:“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馀載,德至盛也。廩廩鄉(xiāng)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漢文帝劉恒在位23年,車騎服御這類的東西都沒有增添過;還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xiàn)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除此之外,他還《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劉恒的形象和口碑都無可挑剔。
霸陵選址:劉恒大寫的尷尬
惠帝
“昭穆制度”是宗廟制度之一,也就是古代宗廟的排列次序。廟制規(guī)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qū)分親疏貴賤。
昭穆制度要求“父為昭,子為穆,孫復(fù)為昭”,在宗廟中的牌位以及墓冢的輩次排列中,以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稱穆。這樣一來,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終異列,祖孫則始終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樣以此為準(zhǔn)分為左右次序。
西漢共建造了11座帝陵,其中9個坐落在長安城北的咸陽原上,只有兩座位于長安城東南,一座是漢宣帝劉詢的杜陵,另一座就是漢文帝劉恒的霸陵。至于為何霸陵選址在此,專家推測這便和漢初仍被遵循的“昭穆制度”有關(guān)。文帝是劉邦和薄姬的兒子,已死的惠帝是劉邦和呂后的兒子,文帝和惠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同屬穆位,這樣在陵區(qū)內(nèi)的位置便不好安排,文帝只得另辟陵區(qū)。
霸陵的防盜屬性
據(jù)史料記載,霸陵依原為陵,斬原為崖,鑿崖為墓?!妒酚洝堘屩畟鳌份d:“上(文帝)至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纻絮斫陳絮漆其間,其可動哉!’”
霸陵是漢孝文帝劉恒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霸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對六朝及唐代依山為陵的建制影響極大。霸陵這樣選址和防盜方面的考慮是分不開的。
據(jù)記載,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為玄宮,無封土可尋,內(nèi)以石砌筑,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建有寢殿、便殿,還有排水系統(tǒng)。
劉恒一直是個節(jié)儉的皇帝,他極力反對厚葬,留下了“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的遺言,還曾下令:“置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為飾”,但這種薄葬可能只是相對其他皇帝而言。西晉末年,長安尹桓、解武等數(shù)千戶饑民“盜發(fā)漢霸、杜二陵,多獲珍寶”,寶物之多令晉愍帝都驚奇不已,而修建過程中,霸陵的工程也挺浩大。
漢文帝男寵?quán)囃ㄈ绾蚊摲f而出?
鄧通因其性情誠謹(jǐn),擅長劃船,被征召到皇宮里做了黃頭郎,專職掌管行船。一次,文帝做夢想上天,卻無論怎樣都登不上去,這時有一個黃頭郎從后面把他推了上去,他回頭看到黃頭郎的衣帶系結(jié)在背后。夢醒后文帝前往未央宮西邊蒼池中的漸臺,想尋找夢中推他上天的黃頭郎,正巧看到鄧通衣帶從后面穿結(jié),和夢里一模一樣。文帝問他姓名,他答道姓鄧名通,音近“登通”。文帝聽后十分高興,鄧通的受寵之路就這樣開始。
一天,文帝的毒瘡?fù)蝗话l(fā)作,紅腫流膿,潰爛不堪,劉恒痛得鉆心,整天伏臥床上。鄧通也不管膿血有多污穢腥臭,就張開嘴巴,對著文帝背部的爛瘡就吸,文帝的疼通竟然減輕了,文帝扭過頭一看,見是鄧通,大受感動。一天,文帝問鄧通:“你說天下誰最愛我?“鄧通說;“那自然是太子?!?,這時太子劉啟進(jìn)來問安,文帝便叫劉啟來給他吮瘡。劉啟對著劉恒潰爛的背,勉強(qiáng)把嘴巴湊上去,還沒碰到瘡口,就惡心嘔吐起來,這下文帝不太高興了。
劉啟聽說鄧通曾為劉恒吮瘡,從此記恨在心。幾年后文帝駕崩,劉啟即位,便開始對鄧通下手,他把鄧通革職,沒收他的所有家產(chǎn)。鄧通最后和乞丐一樣,身無分文,餓死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