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沒有弒父奪位 隋文帝是怎么死的?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的評價很糟糕,比如荒淫無度、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殘暴不仁、奸詐虛偽,謀兄淫母、弒父奪位等等,總之又昏又暴,簡直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至于這些評價是否公正、客觀,我們姑且不論,但隋煬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虛偽、炫富、敗家,這些都不假。不過,隋煬帝謀兄淫母、弒父奪位這些事卻疑點重重,頗有爭議。
先看弒父奪位這件事,據(jù)《隋書》記載,故事大概如下: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壽四年,這一年的七月,隋文帝病入膏肓,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楊廣跟自己的心腹楊素不時的溝通交流,那個時代沒有微信、QQ、Emily,沒法實現(xiàn)即時通訊,所以他們使用書信溝通。不料,楊素匯報給楊廣的一封信被陰差陽錯的送到了隋文帝的手上,而此信的內(nèi)容正是關(guān)于隋文帝扛不住一命嗚呼后他們該如何應(yīng)對。
隋文帝看完后勃然大怒,而更巧合的是,他的寵妾宣華夫人此刻向他控訴太子楊廣欲對她非禮。隋文帝更加怒無可恕,“畜生,叫我怎么放心把大事托付給你”。于是隋文帝令柳述、元巖去召見前太子楊勇,準備讓他繼承皇位。
楊素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與楊廣商議對策。楊素偽造圣旨,逮捕柳述、元巖,將自己的心腹張衡派到宮里服侍隋文帝,又派親信宇文述等控制現(xiàn)場。而就在當晚隋文帝駕崩了,一時間宮廷里流言四起、議論紛紛。
這就是隋煬帝弒父、淫母奪位的過程,套路很深,疑云密布。
這是其一,雖然那個時代通信不發(fā)達,但楊廣和楊素都在宮內(nèi),為什么非要用書信往來?互相炫耀文采?就算再忙,當面溝通不比書信來的更好?當然有人說為了掩人耳目,隔墻有耳,怕人偷聽,所以書信往來,但書信往來證據(jù)不是更容易保留嗎?
其二,這么重要的書信又怎么會誤送到隋文帝手里?這非常可疑,難道送書信的是隋文帝的臥底?
其三,宣華夫人為什么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這也太巧了,巧合的就像精心設(shè)計的局一樣。
其四,隋文帝究竟是自己病死的,還是被張衡謀殺?無記載。如果是,是他自己自作主張?還是有人指使?如果指使,誰指使的?
其五,隋文帝派柳述召見楊勇,為什么又會被楊素知道?而此刻隋文帝明明知道楊素是楊廣的人。當然這點可以說柳述其實是楊素的人,是楊素的臥底。好多臥底,簡直就是使徒行者。
其六,楊廣已經(jīng)是太子了,他有必要那么猴急嗎?還去調(diào)戲他父親的女人?當然有人說,隋煬帝本來就荒淫無度,看到美麗動人的宣華夫人,一時間色膽包天,也似乎在情理之中。
不過總的來說楊廣弒父奪位這個故事疑點重重,不僅歷史記載的含糊其辭,而且邏輯也不通,讓人不能信服。
那么,隋煬帝到底是不是正常得位?按道理太子之位應(yīng)該是嫡長子楊勇的,但最后當太子的卻是楊廣。楊勇為何被廢?這是楊廣精心策劃的一場陰謀嗎?
讓我們回到“案發(fā)現(xiàn)場”,回到公元600年前后。
公元599年,丞相高颎(jiong)下臺,公元600年10月,太子楊勇被廢,同年11月,次子楊廣被立為太子,次年,楊素升職為丞相。高颎和楊勇雙雙倒臺,楊廣和楊素雙雙上臺,高颎和楊勇是兒女親家,他是楊勇的心腹,楊素是楊廣的心腹。一目了然,楊勇被廢和楊廣上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常的說法是因為楊勇不成器、吊兒郎當、貪念女色、驕奢淫逸,而楊廣卻勤儉節(jié)約、虛心好學(xué)、不近女色,于是楊廣博得父母的歡心,楊勇被廢。而在其中起關(guān)鍵作用一個人是他們的老媽、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后。
隋文帝不僅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而且對愛情也是“一心一意”,我覺得倒不在于他不好色,而在于獨孤皇后太厲害,她是獨孤信的女兒。據(jù)說這個獨孤信不僅是武川軍閥、關(guān)隴勛貴、戰(zhàn)功卓著,而且還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帥哥,是史上最牛岳父,長女是北周明帝的皇后,四女兒是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小女兒獨孤伽羅就是隋文帝楊堅的老婆獨孤皇后?;⒏笩o犬女,估計是家族基因遺傳,獨孤皇后霸氣十足,隋文帝淪為“妻管嚴”,她不準自己的老公碰其他女人。有一次,隋文帝跟宮女尉遲珠兒有一腿這件事被獨孤皇后知道了,她立馬將此女弄死。
隋文帝知道后,十分生氣,但又不敢吼自己的老婆,于是離家出走,最后還是高颎、楊素等人勸說。高颎說,“陛下豈能因為一婦人而不要天下?”,隋文帝才回來。孤獨皇后逼得隋文帝差點連江山都不要了。而此時的太子楊勇形象十分糟糕,生活不檢點,而且好色成性,這個對于愛情近乎“潔癖”的獨孤皇后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但楊廣的表現(xiàn)讓她很滿意,楊廣給她的感覺是君子、不近女色、不食人間煙火。二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獨孤皇后越來越喜歡楊廣。最終,具有高超演技的楊廣戰(zhàn)勝自己的大哥成為皇位繼承人。
故事其實很簡單,類似于當今的家族爭產(chǎn),老二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卑鄙無恥、陷害、陰謀輪番上陣,終于成功。不過這終究只是影視劇、小說的范本。其實,楊廣取代楊勇,還有深層次的背景,那就是關(guān)中本位政治路線的改變。也就是說這場“政變”不簡單是兄弟之間的利益斗爭,背后還有利益集團和政治派系的斗爭。
楊勇和高颎是關(guān)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他們施行的是關(guān)中本位政策,而次子楊廣長年在江南揚州,早已喜歡上了江南,一直與南朝系統(tǒng)人物之間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他的老婆蕭皇后就是梁朝蕭統(tǒng)曾孫女,楊廣是江南集團的代表。至于同樣出身于關(guān)隴集團的楊素為什么和楊廣狼狽為奸,大抵上此人野心極大,不愿長期被高颎壓制,屈居“老二”,遂與楊廣聯(lián)手。
最終楊廣代表的江南集團獲勝。那么,江南集團為什么能獲勝?不妨先看關(guān)隴集團。
關(guān)隴集團從北魏開始形成,北魏建國時,在武川設(shè)立了六大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隨著時間推移漸漸演化成一個政治軍事集團。這是一個實力強大的利益集團,西魏當權(quán)者、北周宇文家族、隋的楊氏家族以及后來的大唐李氏家族都是出自這個集團。
關(guān)隴集團通過兵農(nóng)合一的府兵制來保障其經(jīng)濟基礎(chǔ)與軍事基礎(chǔ),又通過相互之間的聯(lián)姻來構(gòu)建集團關(guān)系網(wǎng),最后形成一個小圈子。所以,北周取代西魏、隋取代北周、唐取代隋,只是集團內(nèi)部換屆而已,這幾個家族只是集團利益的代表人而已,股東沒變,核心沒變,只是換了董事長。
他們的統(tǒng)治基礎(chǔ)在關(guān)中,政策制定以關(guān)中為本位。但隋文帝以及后來的李唐皇族都在打壓關(guān)隴集團,他們想脫離關(guān)隴集團,改變關(guān)中本位政策。這是帝國性質(zhì)決定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帝國的本質(zhì)是集權(quán)、集權(quán)、再集權(quán),獨裁、獨裁、再獨裁,皇權(quán)至上,帝國不希望有人威脅到它的利益。因此,打擊世家大族和貴族集團是必然,因為他們影響了皇權(quán)。稱帝后的隋文帝極力改變這種關(guān)中本位政策,抑制關(guān)隴集團的發(fā)展。比如,廢九品、興科舉,打擊關(guān)隴門閥壟斷仕途。開皇六年,隋文帝廢除自北魏以來的家兵制,對府兵制實行君主直轄。種種跡象都表明了隋文帝在打壓關(guān)隴集團。
楊廣處處表現(xiàn)出跟關(guān)隴集團的脫離,比如他大力支持南方的天臺宗對抗北方的三階教。這正好符合文帝打擊關(guān)隴集團的“心意”,所以楊廣的上位是必然,被選為太子也是合法繼位,并非弒父奪位,而是政治路線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