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國中魏延和楊儀究竟是什么關(guān)系
魏延和楊儀關(guān)系
三國時期,蜀國當中有數(shù)不盡的軍士將領(lǐng),而魏延與楊儀就是其中十分出名的兩個將領(lǐng)。魏延原本是湖南長沙市攸縣的軍官,但是之后卻成為了劉備的手下。
原因就是劉備與孫權(quán)聯(lián)合,共同抵抗曹操的入侵,最終大敗曹操,劉備成功入主荊州,而在入主荊州的同時,還進攻湖南長沙市攸縣。魏延作為攸縣的軍官,并沒有與劉備的軍隊發(fā)生沖突,而是因為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將長沙太守韓玄殺了,把韓玄的頭顱獻給劉備,表明投誠的誠意。
劉備見魏延為了投降自己,將長沙太守韓玄的斬首獻給自己,幫助自己成功取下湖南長沙市攸縣這一座城池,心中十分的感動,便將魏延收入麾下。而魏延在劉備的麾下,充分的利用劉備給自己的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軍事才能。魏延逐漸得到劉備的重視,官位級別不斷的升高,成為了蜀國的鎮(zhèn)遠將軍。
楊儀一開始也不是蜀國的大臣,而是荊州刺史傅群主簿。但是,楊儀后來投奔了關(guān)羽,成為了關(guān)羽的手下。之后受到劉備的贊賞,被封為尚書。但是由于和尚書令劉巴相處并不融洽,最終被降級為弘農(nóng)的太守。
在公元225年,在諸葛亮身邊任丞相參軍一職。在公元230年,楊儀升遷成為了長史,任然后又被封為綏德將軍。在諸葛亮死后,楊儀沒能繼承丞相之位,而是蔣琬記錄丞相之位。楊儀因為不滿,多次抱怨。被降職之后,與尚書誹謗他人,最終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畏罪自殺。
新三國魏延的人物形象
在歷史上魏延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他最終到底有沒有反叛的心思,在諸葛亮死后被楊儀斬殺之前他所做的毀路斷橋的行為背后的原因又是怎樣的,這些年來這是一個史學家們研究了很久的問題,而在新版的《三國演義》中導演和編劇做了很膽大但是細致的設想,從而讓魏延這個雖然不是主要人物的配角,變得更加鮮活形象起來。
說到新版《三國演義》中的魏延,就不能不說說他的扮演者王新軍。王新軍是我國影視演員中非常著名的一位,這次的角色也讓他有了個新的挑戰(zhàn)。在歷史上魏延一直似乎都被限制在“反骨”這個設定上,但是王新軍對于魏延這個角色卻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魏延一直被塑造成有反叛思想并且本就十分叛逆的人,但細細推敲之后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魏延并沒有犯下什么可以殺頭的大罪,他英勇善戰(zhàn)、謀略也相當?shù)某霰?,只是他的思想和行為在當時那個封建主義社會中顯得十分的特殊,從而讓人更容易相信他真的就是想要反叛了。而在這次的新版《三國演義》中,王新軍運用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和對魏延的理解,將他那種桀驁不馴、恃才傲物的性格特點演繹的淋漓盡致,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可以正常的引出他被斬殺的原因。
魏延的死根本原因或許就在于他的性格與其他人格格不入上,這是一個典型的可以造成悲劇的性格,他雖然被沒有任何謀反的具體行為,卻讓諸葛亮最后還是下定了決心留下計策。而新《三國演義》中王新軍所演繹的那種性格和心理都讓大家重新認識了魏延這個人物。
魏延和關(guān)羽是什么關(guān)系
魏延是我國三國時期蜀國的著名軍士將領(lǐng),出生年月已經(jīng)無法追尋,只知道魏延于234年,被蜀國將領(lǐng)馬岱所殺。關(guān)羽是我國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一個人物,被后世所敬仰,被尊稱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由于年關(guān)羽所處的時代,以及都是蜀國的將領(lǐng),所以經(jīng)常被后世進行對比。
劉備聯(lián)合孫權(quán)大敗曹操之后,一面入主荊州,一面進攻湖南長沙攸縣。而魏延作為湖南長沙攸縣的守軍,不僅沒有與劉備的軍隊進行戰(zhàn)斗,反而將長沙太守韓玄的頭顱呈給劉備,表明自己的投誠之心。之后被得到劉備的信任,并且不斷的為蜀國立下汗馬功勞,最終成為了蜀國的鎮(zhèn)遠將軍。
關(guān)羽在劉備還沒有任何權(quán)勢的時候便已經(jīng)相隨左右,并且兩人還是義結(jié)金蘭的兄弟。所以劉備對于關(guān)羽的信任是絕對超過魏延的,而且關(guān)羽的作戰(zhàn)能力以及軍士謀略都要遠勝魏延。所以,魏延不論是在劉備的信任度,還是個人能力,在關(guān)羽前面相形見絀。
但是,這也不是表示魏延的個人能力不行。首先,魏延能夠成為蜀國的鎮(zhèn)遠將軍,就已經(jīng)說明了魏延的個人能力。而且劉備對于魏延的信任多是建立在唯一的個人能力上,對于關(guān)羽的信任,多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對關(guān)羽的了解。此外,魏延的軍事謀略也不錯,最著名的就是他曾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只不過被諸葛亮否決了,不然很有可能會幫助蜀國滅掉魏國。所以,魏延相比關(guān)羽而言,也是有一定的優(yōu)勢所在。
魏延的悲苦人生介紹
魏延是《三國演義》中具有反骨性格獨特的常勝將軍,在歷史上他也是以為善戰(zhàn)并且同時善謀略的的著名將領(lǐng),雖然他是個能力出眾英勇善戰(zhàn)的大英雄,可是在最后他的結(jié)局里不僅被人冠上了謀反、反叛這樣的帽子,并且最終命喪馬岱刀下,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悲慘的人物,其中縱觀歷史和《三國演義》,魏延的一生都是相當悲苦的,簡直就是一部悲苦人生的史書。
首先魏延武功高強英勇善戰(zhàn),可是他并不是五虎大將之一。據(jù)歷史史料證明,魏延的武功十分的高超,在開始他和黃忠搶軍功時,根本就沒有把黃忠這個蜀漢名將放在眼里,當然這并不是說魏延自負盲目自大,而是他確實是有這個能力本事的,他敢于和三國大將馬超對陣,打破郭淮等人物,并且在和曹操對陣時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人中,而龐德雖然讓魏延退兵了,但是卻沒有傷及到他半分??梢娝奈渌嚭湍芰κ值母叱?,可是擁有這樣的本事,魏延到底還是沒有進入五虎大將。
而第二點原因說起來也有點匪夷所思,諸葛亮第一次見面就給魏延埋下隱患,讓他的“反骨”人盡皆知。魏延智勇雙全,并且自己的計策不被接受就算了,他不被諸葛亮待見也算了,可是還要忍辱負重的跟隨在諸葛亮身邊,最重要的是最后諸葛亮依舊要殺他,悲苦一說實在是完完全全的展示了魏延一生的處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