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列子御風而行真假 源于道家修煉結(jié)果?
列子御風而行
列子,又叫列御寇,道家思想代表人之一,思想本源是黃老思想,和老子一樣主張無為。其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列子》八卷中,又名《沖虛經(jīng)》,是道家學派重要的典籍?,F(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八卷,應(yīng)該是根據(jù)資料編著的,并不是原版,原版很多篇章已丟失。全書有很多具教育意義的故事和寓言,給世人留下深遠的影響。
列子御風飛行圖
對列子御風而行的說法出自《莊子?逍遙游》,其原文是: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這段文字翻譯過來就是:列子御風而行,飄然自若:十五日后返回,對于求福這件事,沒有拼命的追求。這雖然免不了步行,但還是有依靠的。莊子的文章中經(jīng)常有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故事,比如八百歲的彭祖、幾千里大的鯤,這些是虛構(gòu)還是現(xiàn)實,都是一個問題。
在《列子》一書中,列子自稱跟壺丘子學習了九年,才將御風飛行學會。在每年春季,列子都會乘風飛行,這種說法在當時震撼了不少人。列子在飛行時感受到身體和靈魂的交融,心神凝聚,五官和肉體都不復存在,不知不覺便飄起,只聽見風從耳邊呼呼作響。
列子乘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畢竟沒有人能達到那種境界。但從科學的角度看,人是不可能做到御風而行的。在道家學派中一直崇尚修煉,當人修煉到一個高度時,應(yīng)該是可以完成心身的凈化,心靈上升一個高度后,就會感覺身體在飄。
列子學射的道理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長期戰(zhàn)亂,射箭成為當時人們學習的技能之一。追溯到原始時代,射箭常常是人們用來狩獵的,因此積累了豐富的射箭技巧?!读凶訉W射》就是一篇記錄了關(guān)于列子學射箭的事跡。列子通過學射,請教關(guān)尹子關(guān)于射箭的問題,在得到關(guān)尹子提醒后,經(jīng)過認真研究和苦心專研,明白了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列子學射圖
《列子學射》的故事大致是:列子學射箭,已射進靶心,就請教于關(guān)尹子。關(guān)尹子說:“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原因?!标P(guān)尹子說:“那還不行?!绷凶踊丶依^續(xù)學習,又學習了三年,列子將學射箭的進展告訴關(guān)尹子。關(guān)尹子說:“你知道射箭射中的道理嗎?”列子回答說:“我知道了?!标P(guān)尹子說:“那可以了,要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掉。不僅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這樣。所以圣人不在乎存亡,而關(guān)心這其中的道理?!?/p>
列子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只追求結(jié)果,而忽視過程。知道事物發(fā)展的過程,掌握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從簡單的射箭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不要只在乎射箭射中,還要掌握射箭的規(guī)律,知道為什么會射中。在做任何事時,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做到精益求精,切忌急功近利。
列子是什么家
列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是除老子、莊子外,道家的又一代表人物。道家是在先秦時期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始于老子,他收集先人的智慧,通過不斷探索,總結(jié)并逐步形成了“無為”等相關(guān)的道家理論,標志著道家學派的初步形成。
列子雕像
這些思想對我國的哲學、宗教、科學、技術(shù)、文學等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道家的代表人物還有黃帝、太公、關(guān)尹子、文子、列子、管子等等,他們以“道”為核心,主張道法自然,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道家思想形成的標志,其他道家著作還有《老子》、《莊子》、《黃帝內(nèi)經(jīng)》、《列子》、《管子》、《關(guān)尹子》、《呂氏春秋》等。除上述幾個外,道家的著作多到數(shù)不勝數(shù),還有很多經(jīng)典之作,為我國道家文化的精髓。
道家以道為本原,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因每個時期對“道”理解的不同,在幾千年的發(fā)展史上,又分為很多學派,每個學派都是根據(jù)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產(chǎn)生的,都有獨特的風格與特點。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道家學派多達37家,著作有上千本,但在秦國和漢代時遭到破壞,很多已消失。道家現(xiàn)存學派有:老莊之學、黃老之學、楊朱之學、道教之學、新道家等,雖然它們都是從老子拓展出來的,但各有特色,不可混談。
列子的故事
《列子》中收錄了許多列子的故事,例如列子好游、子列子窮、列子學射等,通過這些事跡體現(xiàn)了列子高尚的情操和獨特的心態(tài),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淡泊名利、貧賤不移、寵辱不驚的列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可以使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列子御風飛行雕像
故事一:列子生活貧困,容貌因為饑餓變了顏色。有人就對鄭國子陽說:“列御寇是有思想的道學人士,居住在您的國家里竟會如此窮困,您難道是不喜歡賢達之人嗎?”子陽馬上讓官吏給列子送糧。列子出來接見使者,拜謝后拒絕接受,使者只好離去。列子回屋后,他的妻子捶著胸口說:“我聽說做有道有學問的人的妻兒都能得到安逸快樂。如今我們挨餓,君主讓人給你送糧食,你卻拒絕,難道挨餓是我們的命嗎?”列子笑著對她說:“君主不是自己知曉我的,只是因為別人的話才給我送糧食的。等到哪天他要施罪于我時,又會因為別人的話來治我的罪,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后來,百姓們果然趁難殺了子陽。
故事二:列子學射箭,已經(jīng)射中了,就去向關(guān)尹子請教。關(guān)尹子說:“你知道你為什么能射中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關(guān)尹子說:“還不行?!绷凶踊厝ダ^續(xù)學習,過了三年,將自己學射箭的情況告訴關(guān)尹子。關(guān)尹子說:“你知道你為什么能射中嗎?”列子回答說:“我知道了。”關(guān)尹子說:“那好,一定要記住這其中的道理,不要輕易地荒廢了。不僅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這個道理。
故事三:列子自稱跟壺丘子學習了九年,學會御風飛行。在每年春季,列子都會乘風飛行。列子在飛行時感受到身體和靈魂的交融,心神凝聚,五官和肉體都不復存在,不知不覺便飄起,只聽見風從耳邊呼呼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