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扶蘇沒死而繼任皇位 大秦會是什么局面?
扶蘇(?—公元前210年),嬴姓,名扶蘇,常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母羋氏。扶蘇是秦朝統(tǒng)治者中具有政治遠(yuǎn)見的人物,秦始皇對其給予厚望。嬴扶蘇認(rèn)為天下初定,百姓未安,反對實(shí)行焚書坑儒等嚴(yán)峻政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蘇登基后,對他們不利,于是偽造詔書,扶持胡亥登基,并逼令扶蘇自殺而死。本文說的是一個假設(shè),如果扶蘇沒有有死,他繼位當(dāng)上皇帝,大秦又會有怎么樣的局面?還會像秦二世主局的那樣衰落下去嗎/
如果扶蘇繼位,秦朝極可能成為后來的漢朝。雖說歷史不能假設(shè),但非常相似的是,漢承秦制,在政治架構(gòu)上并無不同,而且秦始皇和漢武帝非常相似,都是雄才大略,也都是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不惜民力;兩人只有一點(diǎn)不同,那就是漢武所托得人,霍光不同于李斯,輔佐漢昭帝、宣帝采取“與民休息”的政策,撫平了國家的創(chuàng)傷,使政權(quán)得到平衡過渡。
如果秦始皇死后,天下交到扶蘇手中,歷史會怎么樣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扶蘇的政策主張:重儒術(shù),親文士;心懷仁孝,情真意切,與漢昭帝、宣帝的政策主張非常相似。
重儒術(shù),親文士。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扶蘇反對父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舉措,多次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yuǎn)地區(qū)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nèi)b讀并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yán)厲的刑法處置他們,我擔(dān)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p>
心懷仁孝,情真意切。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nèi)容是讓扶蘇將兵權(quán)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并繼承帝位。秦始皇死后,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nèi)容,就哭泣著走入內(nèi)宅,準(zhǔn)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lǐng)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jiān)督,這是關(guān)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wù)!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里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后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扶蘇為人仁弱,對蒙恬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么呢?”說完便自殺而死。
其次,看一下歷史評價:
《史記.趙高列傳》中,趙高說: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作為最了解始皇爺倆的身邊人,趙高的說法是有可信度的。
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p>
司馬光說: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nèi)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tǒng)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yán)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但在晚年,漢武帝劉徹卻因巫蠱之禍濫殺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議。相較于一生從未濫殺一位大臣的秦始皇,這無疑是劉徹的不及。他們留給后世的都一個外強(qiáng)中干,經(jīng)濟(jì)凋敝,人心不穩(wěn)的爛攤子,扶蘇面前的秦朝并不比漢武帝之后的局面差。
秦始皇雖然喜歡小兒子胡亥,但他在政治卻始終是看好扶蘇的,很多人認(rèn)為秦始皇讓扶蘇在外戍邊有放逐之意,其實(shí)不然。秦始皇的做法是在讓扶蘇接觸軍隊(duì),熟悉軍事,樹立軍中的威望。這一點(diǎn)和本朝太祖讓太子到朝鮮軍中效力是一個意思。
扶蘇素有賢名,是秦朝統(tǒng)治者中具有政治遠(yuǎn)見的人物。他認(rèn)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shí)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以至陳勝、吳廣起義時仍然借扶蘇之名,而到百姓的擁護(hù),可見這樣一個如果繼位,采取重儒術(shù),“與民休息”,其政策大致和漢武帝的繼任者相近,秦朝極有可能走上大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