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被侄子立為皇后 最終流落異國他鄉(xiāng)做了農(nóng)婦
黑暗的五代時期,不僅僅是攻伐和殺戮,還有混亂的綱常和人倫。天福六年(942年)六月,在給比自己小十歲的遼主耶律德光當了六年“兒皇帝”后,后晉高祖石敬瑭終于死掉了。在大臣馮道的擁立下,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即位。
石重貴即位伊始,頭等大事就是給石敬瑭治喪,而且要居喪守孝。然而,石敬瑭還未下葬,石重貴就干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丑事,把嬸娘馮氏占為己有。不僅如此,他還命人敲鑼打鼓,擺酒設宴,不知廉恥地說要做新女婿。一時間,喪禮成了婚禮,白事成了紅事,群臣明知道此舉不妥,但還是紛紛歡笑祝賀。
馮氏是河北人,其父馮濛先前只是一個小吏,后來靠鉆營與石敬瑭結(jié)識。當時,石敬瑭與馮濛關系極好,便讓幼弟石重胤(石敬瑭把他當兒子撫養(yǎng),故有此名)娶了馮濛的女兒馮氏。馮氏長得很漂亮,可惜石重胤無福消受,沒過幾年,便于天福元年(936年)去世了。此后,馮氏雖封吳國夫人,但一直寡居。
應該是在石重胤喪禮上,石重貴見到了馮氏。馮氏嬌啼婉轉(zhuǎn),楚楚動人,石重貴只看了一眼,心里便酥了。當時,石重貴二十三歲,已經(jīng)娶了德州刺史張從訓的女兒為妻。然而,石重貴得隴望蜀,魂兒一下子被嬸娘馮氏勾了去。后來,嫡妻張氏病故,石重貴便沒再續(xù)弦,一心想著能與嬸娘馮氏成雙配對。
石重貴最終能如愿以償,是因為他掌握了最高權(quán)力。本來,石重貴是當不了皇帝的,可偏偏石敬瑭的兒子死的死,小的小,歷史給了他一個機會。石敬瑭臨終時,曾把幼子石重睿托付給馮道,意思是讓馮道擁立石重睿為帝,但石重睿年紀太小了,亂世靠長君,馮道便聯(lián)合他人把二十九歲的石重貴推上了寶座。
權(quán)力,特別是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最能讓人忘乎所以,肆意行事。石敬瑭的尸骨還在那里擺著,石重貴就迫不及待地把嬸娘馮氏弄進了后宮,“馮氏……寡居,有色……高祖崩,梓宮在殯,出帝(石重貴)居喪中,納之以為后”(《新五代史·晉家人傳》)。什么是權(quán)力,這才是權(quán)力,不孝、亂倫,誰敢說個不字!
石重貴的荒唐之舉,氣壞了一個人,即石敬瑭的庶母,當時的太皇太后劉氏。劉氏為人好強機敏,連石敬瑭都害怕她,如今石重貴違反綱常人倫,與馮氏做出亂倫的勾當,劉氏能坐視不管嗎?但是,石重貴絲毫沒把這個老太婆的話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因為受氣,劉氏在石敬瑭死后一個月也去世了。
太皇太后的死,讓石重貴清醒了不少,所以沒有急著冊立馮氏為皇后。到了天福八年(943年)十月,石重貴終于按捺不住了,正式立馮氏為皇后,同時也像模像樣地追封亡妻張氏為皇后。戴上鳳冠后,馮氏開始干預朝政,她的哥哥馮玉也官居高位,兄妹二人“內(nèi)外用事,晉遂以亂”(《新五代史·晉家人傳》)。
后晉的覆亡,不能完全把賬算在馮氏頭上,石重貴的責任更大。后晉是契丹人扶持的政權(quán),石敬瑭那么勇武,都要向遼朝稱臣,自稱“兒皇帝”,到了石重貴這里,他反倒覺得窩囊了。也是,石重貴年輕氣盛,頗有些骨氣和硬氣,他一改先帝仰人鼻息的惡俗,只對遼稱“孫皇帝”,不稱臣,遼主愛咋地咋地。
耶律德光也不是吃素的。本來,石重貴擅自稱帝,他就很煩,如今對方公然叫板,耶律德光惱了。開戰(zhàn)得有個由頭,耶律德光想到了石重貴和馮皇后的丑事,于是“暴帝之惡于天下曰:納叔母于中宮,亂人倫之大典”(《新五代史·晉家人傳》)。這一招作用大小且不論,后晉最終被遼給滅了,石重貴自殺未遂。
后漢天福十二年(947年)正月,石重貴被降為負義侯,在三百鐵騎押解下,與馮皇后、李太后、安太妃以及眾皇室成員,冒著嚴寒開始了北上的辛酸旅程。途中缺醫(yī)少藥,缺吃少穿,安太妃病逝,馮皇后錦衣玉食慣了,受不了這份委屈,“數(shù)求毒藥,欲與帝俱飲以死,而藥不可得”(《新五代史·晉家人傳》)。
經(jīng)過幾番輾轉(zhuǎn),乾祐二年(949年)二月,石重貴一行被安置于建州(今遼寧朝陽),為了讓他們生活下去,遼主給劃出了五十傾土地,“帝遣從行者耕而食之”(《新五代史·晉家人傳》)。這對亡國帝后,不得不辦起了農(nóng)場。據(jù)《石重貴墓志銘》記載,石重貴死于遼保寧六年(974年),享年六十一歲,“葬于安晉城之坤原,馮氏祔焉”,這說明馮氏比石重貴晚死幾年。